2014年7月3日星期四

中東新地圖計劃 — 伊拉克破局

伊斯蘭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異軍突起,佔據伊拉克與敍利亞大片土地,宣布成立「伊斯蘭國」,但其行徑殘暴,成為區內世俗派、溫和遜尼派、什葉派,乃至「老牌」恐怖組織阿爾基達的公敵。

但瘋狂歸瘋狂,「伊斯蘭國」的出現,畢竟反映伊拉克的「民選合法政權」從不被遜尼派接受,敍國「巴爾幹化」也不是出路,「阿拉伯之春」則令一堆原本獨裁、但穩定的國家四分五裂,百年來中東格局正面對空前挑戰。

重劃疆界 一舉數得

要破解亂局,常規方法似乎已難寄厚望,近年不少人提出重劃中東地圖,雖屬空中樓閣,但似乎也是時候認真研究了。其實,中東各國民族主義本不存在,現在的版圖是十分人為的,都是一戰後列強隨意切割的結果;而在版圖內的原有族群、宗教認同不獲重視,自然是亂局溫床。

伊拉克戰爭後,提出重劃中東國界的代表性方案,包括二○○六年美國退役軍官彼得斯(Ralph Peters)發表在Armed Force Journal的地圖;二○一三年《紐約時報》賴特(Robin Wright)把沙地、利比亞、伊拉克、敍利亞和也門五國分裂為十四國的方案;今年自由歐洲電台重劃伊拉克、敍利亞為四國的方案,乃至目前該「伊斯蘭國」聲言要重建「哈里發大帝國」的五年計劃等。這些方案部分建議未免大膽,但部分確是理論上合理。

例如伊拉克早在二十多年前海灣戰爭後,已被實質分割為三部分,即庫爾德區、什葉派區及遜尼派區,即使侯賽因還在,也控制不了全國。侯賽因倒台後,美國強行掃除復興黨勢力,卻被什葉派利用來清算整個遜尼派,雙方關係比侯賽因時代更惡劣,再留在同一國家已是無謂。至於北部庫爾德人區,則比香港更貨真價實地「高度自治」,乃至成為鄰近庫爾德族獨立運動大本營,與伊拉克中央政府也早不相干。

這三地分別獨立建國好處甚多,令困擾列強百年的「庫爾德問題」可解決之餘,也令「庫爾德國」成為激進伊斯蘭的屏障;「伊拉克什葉國」出現後,則可整合鄰近的阿拉伯什葉派教徒(例如什葉派主導的巴林),而毋須與伊朗的波斯什葉派合併。這樣一來,該國會成為伊朗和西方之間的緩衝,相信雙方為免擦槍走火也會樂見。

而「伊拉克遜尼國」也與敍國內戰的東部戰區融為一體,目前勢如破竹的ISIL,便同時以兩國為根據地。敍國目前情況也是全盤分裂,遜尼派等反對派掌控的東部,與總統巴沙爾的阿拉維少數派掌控之西部壁壘分明,既然敍、伊邊界已不存在,何不把遜尼派合併建國?這樣,該兩國的溫和遜尼派才容易成為主流,只要有了「敍伊遜尼國」,ISIL便失去教派感召,號召力也會大減。至於讓敍國巴沙爾政權保住小量土地,除了令阿拉維派保留世上唯一國家,也可讓力挺巴沙爾政權的俄羅斯獲下台階。

如此一來,五個中東最棘手問題可望解決,至於其他區內手術,明日再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