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越南台商是「副車」還是「正車」?

越南排華騷亂波及大量台商,究竟他們是被「誤中」的「副車」,還是根本是既定目標的「正車」,成了近日熱門話題。

台灣外交部似乎相信台商「無辜」,認為台北並沒有像北京外交般「進取」,也有越南新娘來台的傳統友誼,於是有了趕製「我是台灣人」貼紙的「對策」。但台灣綠營中人相信馬英九的「一中政策」,已在海外製造兩岸的「共孽」;也有台灣學者王宏仁教授等,以在越台商大舉聘請中國大陸中層幹部這「結構性現象」,論證台商根本就是主要發洩對象。

有關問題雖然怎樣答也難免以偏概全,但認為台商是被「誤傷」及以為掛上標語就能「保命」,未免自欺欺人。在主權層面,「九段線」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創,而是承繼自中華民國,台灣政府無大作為,並非不為,只是不能而已。馬英九政府並沒像對日本那樣,在非主權層面與越南有任何合作,河內政府自然相信,一旦中越在南海全面衝突,台灣不但難守中立,其控制的南沙群島主島太平島更可能「有所作為」,甚至成為解放軍臨時基地,也就沒有勸諭國民分清兩岸的意欲。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越南爆發排華騷亂前不久,台方在太平島附近進行了規模空前的軍事演習,目標是誰?大概心照不宣。所以在越南眼中,假如北京有一個南海攻略,台北絕對是其「夥伴」,也是比正面挑釁北京明智的試水溫。

至於經濟層面,大家先得問一個問題:「在越南人眼中,究竟什麼是『台商』?」這問題就像年前中國爆發大規模反日示威期間,有口號叫「抵制日貨」,才發現日資企業聘請的大多數是中國人,不少「日貨」也是中國製造,要在全球化時代找單純的「貨」去抵制,已殊不容易。

故此,對越南人也好、非洲人也好,是什麼「商」其實不重要,反正有以下行徑就是大忌。只聘用本地人為底層員工,要求他們付出大量勞力,卻引進同鄉「專才」為中、高管理層,令本地人失去向上流動機會,也學習不到任何有用的技術轉移,企業的盈餘亦甚少惠及本地社會,有時候甚至通過當地「白手套」,裝成是本土企業而獲得優惠。在非洲,西方投資者多少要依靠本地人當中層,正如在越南投資最多的日、韓、新加坡等都要依靠本地人;唯獨中國既擁有資金、又同時擁有大量願意出國的廉價勞工與「專才」,其製造的經濟體系,就比較容易引起摩擦。台商作風是否符合以上描述,台商聘請中國大陸工人是否像王宏仁所言,令其行為「大陸化」,這些均須在當地實地調查、乃至量化數據才能知悉,自不應簡單憑道聽途說下判斷。不過,若上述觀察有可參考的一面,純粹邏輯推論,聘請中國大陸人中層的台商,卻有可能因為要多隔一重中介,而比中國企業更「大陸」。把一切歸諸「誤會」,恐怕是過分簡化的答案,這樣下去,也許其他「誤會」還會不斷發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