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印傭Erwiana當選《時代周刊》百人的訊息

每年《時代周刊》(下稱《時代》)都會選出100名當年「最有影響力」人物,除了主流必備的各國領袖、富商巨賈及影星球王,也包括一些具象徵價值的另類選擇。2014年的清單,就有因為被香港僱主虐打成名的印傭Erwiana,《時代》嘉許她站出來的勇氣,稱希望讓國際社會正視家庭傭工被虐待的慘況。

對港製造負面形象

Erwiana上榜,反映一種普世的人道關懷,本身自然是值得肯定的。作為香港人,也不會希望「家醜外傳」,假如惟有通過國際壓力,才可迫使社會正視這類問題,相信介意這「外國勢力」的人也不會太多。然而,對只能通過上述渠道認識香港的外國人,卻難免會對香港有極負面的印像,而此印象帶來影響的程度,也許比一般人想像中的要深遠。

Erwiana的上榜介紹,是柬埔寨人權活躍分子索馬莉.曼(Somaly Mam)撰寫的,此人關注婦權多年,總的來說聲望頗佳,有本身的基金會,但也捲入一些被指刻意擴大受害人慘況的醜聞。就像國際特赦組織介紹Erwiana案例時,口號是「終結香港的當代奴隸制度」(End Modern Day Slavery in Hong Kong),受眾難免認定該案件只是冰山一角,以為全個香港都是在虐待東南亞女傭;而《時代》的選擇,也承繼了對香港的同一想像。

此外,由於在Erwiana案中,香港整體已成為一個負面標籤,案件的次要角色,即層層剝削的印尼中介公司,得到的國際注視則相對少得多。但讀者的視野若缺少了這一部分,則容易把案件演繹為香港與印尼的對立,激起的情緒就不再局限在女傭被虐案本身,而變成不同地方的矛盾。再加上香港已回歸中國,上述形象也可能與「中國威脅論」聯繫在一起,乃至上升至中國和東盟關係的層次。有報道指出,印尼將於2017年停止向香港輸出外勞,無論是否屬實,也會餘波盪漾。須知這類案件通常被國際媒體報道的所在地,大多是中東的富有產油國,像沙地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等。例如英國《衛報》月前就以「奴隸式待遇」介紹卡塔爾女傭,進而質疑這個窮奢極侈的國家如何道德敗壞,乃至是否有資格主辦世界盃等國際盛事。沙地虐待女傭的狀況則更誇張,由於那裏是伊斯蘭大本營,通常報道方向就會轉向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女權問題,下一步的延伸思考,就是美國是否值得繼續支持這個不少人眼中最保守的國度。

當香港成為卡塔爾、沙地式主角,可以被延伸報道的角度眾多,而一旦有海外讀者這樣看香港,說不定其他故事就會接踵而來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