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

日本女僕咖啡店與國際關係

在日本期間,朋友介紹了一間女僕咖啡店,記得數年前,也到過秋葉原另外一間。那跟國際關係有甚麼關係?自然是有的。

先說感覺。那些當侍應的「女僕」都是學生兼職,並不販賣色情,而是販賣可愛,對象似乎是有困難接觸異性的宅男,以及獵奇的遊客。眼見光顧的既有中年男子,也有西裝上班族,還有青年學生,有些外貌奇「宅」,也有些一臉端正打扮時尚,總之應有盡有。當然,要融入這環境感覺如魚得水,實在難度很高。

有些女僕咖啡店單純售賣飲食,另有些玩法繁複。例如以二百日圓換取猜拳,「女僕」贏了會可愛的說「你故意讓我的」,輸了會裝哭,金錢就是用來觀賞那個電玩般的動作。也有付費睡在女僕大腿上一分鐘一類,但基本上沒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只是停留在主人和女僕的角色扮演。

顧客的心態,自然是重點研究對象。他們雖然很可能是宅男,但明顯不是為性而來,也不是為交友而來,為的似乎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活在漫畫中的感覺。據說好些有家室的男子,也沉迷於女僕,心態就像喜好角色扮演的人,專程來滿足心理慾望。

筆者並非文化研究學者,難以了解其文化底藴的全豹,何況日本研究專家眾多,早把「女僕文化」看過夠。然而這文化的真正含義還是不能小看:個人看來,它是在模糊生物與死物、動物和人、幻想和真實的界限,這本身就是全球化世代「時空壓縮」到極致的產品。理應沒有生命的動漫,在「咖啡店」變成真人,飾演現實不存在的角色,但卻成了現實世界的一部份。這種現象,說白點,就是學界常說的「分裂身份認同」(Split Identity)。

「分裂身份認同」這名詞經常在國際關係期刊出現,例如說,很多在日常生活自我定位為溫和理性的人,到了虛擬世界,都變成言論激進、滿口粗言的另一人;不少白天愛好和平,晚上在鍵盤則強烈主戰。到「女僕咖啡店」的顧客,是否又如是?似乎沒有學術研究進行過量化分析,但聽熟悉這業界的日本朋友說,那些外形弱不禁風、奇「宅」無比的顧客,通常也是在手機、討論區留下激進恨韓、仇華言論的人,因為對他們來說,兩者都是逃離現實生活的遊戲,都是模糊幻想與真實的平台。

不少人認為「日本軍國主義復辟」永不可能,因為新一代宅男眾多,勇武之風早已失去,幻想日本青年踴躍參軍,已是天方夜譚。然而弔詭的是,軍國主義涉及社會制度、文化等,復辟固然不可能,但日本民族主義復興卻幾乎不可逆轉,除了因為種種全球化時代、中國崛起等催生的排外情緒,也因為「網絡民族主義」興起,二次元的「分裂身份認同」大行其道。於是,日本宅男得到參與國際事務的舞台,中國網絡憤青也如魚得水,日常生活的中日交往卻完全是另一回事,這就是當代國際關係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