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習近平時代,微博成為中國網民表達的主要平台,由於微博講求即時轉載的效應,傳播的訊息更精簡,有利於情緒宣洩及小道消息,不利於長篇大論的理性討論,也就更容易把能量聚集於個別網絡領袖;即令是有潛力的論壇帖文,也要靠微博這新工具轉發並廣傳開去。
擁有眾多追隨者的所謂「大V」,粉絲群動輒超過數十萬乃至一百萬,成為足與傳統媒體匹敵的小型新聞台,也令政府倍加警惕,並在習時代通過不少監督「大V」的法例,例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八月頒布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特別針對微博發放的「不實言論」,就被網民稱為「微信十條」,不少立場各異的「大V」也報稱受到不同種類打壓,當中包括因中日關係漫畫而被封殺的網絡漫畫家「變態辣椒」,這令政治言論確實有所減少。
雖然並非每位「大V」都發表與國際關係、民族主義及中國外交等有關的意見,但無可否認的是,這類題目容易在微博挑起情緒,網絡領袖的相關言論,無論立場如何,都容易吸引一大批新粉絲,這可算是民族主義給他們的最大誘因之一。而且,這些簡單的轉發,也足以直接影響「中國夢」的建構或中美關係。
且舉一例,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在今年三月訪問中國,期間到北京大學演講,一貫反美的孔慶東立刻發布一則微博稱:「米歇爾妹妹昨天在北京大學演講說:『當所有公民的聲音和觀點都能得到傾聽時,國家會變得更加強大和繁榮。』一位北大女同學站起來問她:『美國的強大是不是因為美國情報部門在傾聽民眾的聲音?你能否告訴我們,在美國,傾聽和監聽的區別在哪裏?』米歇爾啞口無言,最後說此行不談政治。」
宣洩民族主義 大V借勢上位
孔氏訊息很簡單,便是指出美國雙重標準,一方面在中國談美國定義的人權,另一方面監控本國與別國公民,侵犯其人權,與中國政府的理據幾乎一樣。平心而論,美國上述行為怎樣與不同人權及主權觀理順,確實值得討論。但出諸孔慶東的微博,一般是沒什麼討論空間的,分享立刻變成民族主義者的大宣洩,效果與他在2012年罵一些香港人「給殖民地當走狗當慣了,至今還是狗」,是沒本質上差異。
問題是,以上對話是假的。由於孔慶東的名氣,這訊息被大量轉發,轉發者包括《環球時報》評論員戴旭等知名愛國者。然而,原來這完全不是現場情況,基本上是捏造,也沒有北大女生現場這樣提問,結果被鳳凰衞視女記者胡玲即時在微博駁斥,質疑何以官方不拘捕「造謠學者」,另一些「大V」任志強、閭丘露薇等紛紛轉載,另一名微博紅人「染香」則說段子是其原創,孔慶東只是轉載云云。
這場鬧劇不過是無數類似案例的冰山一角,幾乎天天出現,微博追隨者一般不會因為誰對誰錯改變既定看法,網絡領袖卻可從中拓展影響力。至於奧巴馬夫人真正說了什麼話,在社會反而乏人關心,這就是微博與外交的典型互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