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

台港兩地的日英情懷

近年香港新一代興起懷念港英管治的情懷,通過浪漫化港英時代借古諷今,自然引起北京愛國人士不滿。在海峽另一邊,台灣也重新冒起崇日風尚,不少以日治時代為背景的電影都大受歡迎,當中不乏歌頌日本大建設的片段。然而,兩段感情之間,還是有顯著差異。

時間首先就是一個問題。親歷日治時代而又有親身記憶的台灣人都已七、八十歲,年輕一代只是通過重構來認識歷史,或通過今天的日本來塑造日治回憶,結果日本殖民統治的負面訊息往往被擱下,卻得出一個全新的日治台灣形象。相反,港英時代不過距今十多年,雖然成長在八十年代的「最後一代港英人」緬懷英國,但老一輩的大多對早期殖民地的貪污與歧視,有着根深蒂固回憶,並以那一把尺量度未來的特區,令新生代重構港英歷史時面對更大阻力。

今天已沒有政府會太刻意與台灣民間爭奪建構日治歷史的話語權,民進黨更會有意無意間參與美化行列。反之,北京卻已興起大規模書寫「真正」香港歷史的計劃,如何演繹港英歷史,恐怕會成為日後的文化戰線。

雖然日本政府不會對台灣特別優惠,但依然有一些親台議員在日本國會活動,而因為美日安保條約關係,日本右翼也一直有呼聲要日美台聯防。當近年中日關係欠佳,日本人對大舉到來的中國商人及遊客多有不滿,也明白中國出現的反日情緒,卻發現同屬華人社會的台灣對日仍友善,自然對台另眼相看。

同化程度深淺 結局迥異

反觀今日英國政府,只把對華商貿關係放在第一位,面對北京種種對《中英聯合聲明》及英國議員調查的公然打臉,回應都蒼白無力,明顯不會對香港有任何特別待遇。何況,儘管有英國人同情香港,但今日英國同樣興起排外主義,只要有人提出英國對香港的「道義責任」,當地本土派就會宣傳港人湧入的危機,繼而「傷害香港人民感情」。

值得留意的,還有日本殖民台灣後期實行的「皇民化」政策。那時候的日本,一度希望以日本語言文化習慣同化台灣人,此所以棒球電影KANO 幾乎全片日語對白,因為那確是那年代的寫實。雖然1945年後國民黨刻意「去皇民化」,但深入台灣社會各階層的同化痕迹依然揮之不去,例如台灣依然以棒球為「國技」,除了日本,就少有亞洲地方有同一狂熱,而在台灣大街的日語學習廣告依然與英語平起平坐。

英國在香港則從不希望同化大多數華人,只要吸納上層的華人精英為其進行間接管治,所以真正深受英國文化與價值觀影響的,其實只有中上層華人及受高等教育的一群。到了基層的排外民族主義情緒,其實遠比大家平日想像中要高,這從何以這麼多人相信佔中由「外國勢力」策劃即可見一斑。

故此,未來台港兩地重構殖民史的演化,只怕會有迥然不同的結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