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星期四

英國反移民熱與「學生走堂革命」

近年各國本土主義興起,在我們熟悉的英國同樣盛行。如何限制新移民這議題,不但成了現任首相卡梅倫與歐盟討價還價的重點,更儼然是他爭取連任的最後殺著,反映英國社會民情已出現根本改變,從前被視為絕對邊緣化的政黨如英國獨立黨等,已逐步走向主流。例如在上次英國地方選舉,英國獨立黨已成為第四大黨;在歐洲議會選舉,更竟然成為英國第一大黨,票數比保守黨和工黨都多,和其他走進歐盟就是為了瓦解歐盟的各國右翼政黨遙相呼應。

在蝴蝶效應下,原來卻出現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影響,例如對大學文化。還記得香港雨傘運動發生時,不少親政府輿論「擔心」參與罷課的學生會否被處分,但對不少大學、特別是不用定期到實驗室的學科而言,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不少課堂並不計算出席率,而大學生走堂,自然司空見慣。

然而據好些在英國大學任教的朋友告知,近年不少大學都要強制計算出席率,因為不少新移民或海外學生都利用「學生」這漏洞,裝作上課而實質搞移民;或通過走堂而兼職賺外快、「對本土勞動力構成競爭」,所以唯有嚴打。為了顯示一視同仁,本土學生自然也要按同一要求上課,變相令他們也失去不少賺外快機會。所以一旦英國出現大規模罷課運動,「紀律問題」反而會首當其衝。

當然,也有大學抗拒這樣的「改革」。但對已接受的那一群當中,教員都叫苦不絕,因為對大學生像小學生那樣點名,幾乎不具備可操作性。小班也還罷了,不少大課堂點名,根本費時失事,而且眾多不願意上課的人「被逼」在課室,對課堂氣氛也不一定是好事。何況有意利用這漏洞的外來者,自然也有辦法繼續做假,所以類似舉措只能「防君子」,幾乎多此一舉。以往不少學生把「學分」和「課堂」脫鉤,即修一些容易得分的課而不在課室,同一時間卻聽別的課,以兼顧求知慾和成績安全(筆者當年就是這樣的);或同一時間參加不同活動,以「節省光陰」,這樣的公式也不能再複製。

課堂出席率與新移民的關係,不過是同一趨勢的冰山一角,英國其他政策諸如外傭、福利等的連鎖影響,當然更為明顯。這一刻,這些舉措是受到民意歡迎的,但一旦在操作過程變成擾民,卻可能適得其反。而其他歐盟國家護照持有人在英國的待遇,也是爭議焦點之一,這也直接波及「歐盟身份認同」和「英國身份認同」之間的角力。牽一髮而動全身,也許莫此為甚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