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日星期四

引蛇出洞:特朗普在下什麼棋?

特朗普就任後,效率奇高地不斷簽署行政命令,勢頭是要把前朝一切「失政」推倒重來,而且並非如一般政客的「先易後難」邏輯行事,而是挑起全方位所有火頭,已觸及的穆斯林入境、墨西哥圍牆、退出TPP等動作極大;據說退出對抗氣候變化的《巴黎協議》等大手筆還陸續有來。

自由派自然大幅反彈,認為特朗普展示出「獨裁」傾向,把國家當作私人企業那樣為所欲為,漠視三權分立的制衡原則云云。這些論調,幾乎隨便問一位美國精英,都能慷慨激昂背誦出來。

問題是,這樣的思維邏輯,並不能了解特朗普團隊,更談不上有效反制;恰恰相反,這還正中特朗普下懷。須知道特朗普上台,憑的就是一股「反精英主義」,他要長期有效執政,真正的對手並非什麼伊斯蘭恐怖分子、墨西哥非法移民,而是國內精英階層的既得利益者。要理解他團隊的思路,我們不妨參考香港「極愛國派」的邏輯,雖然他們的出發點完全相反,論述卻出奇地一致。

根據「極愛國派」朋友的理論,香港政商格局長期為既得利益集團把持,他們繼承了港英時代遺留下來的格局,變成跟「大眾」脫節的小圈子,卻壟斷意識形態論述,令「另類事實」不能廣傳:這些既得利益者包括公務員,他們聲稱「政治中立」,卻在涉及國家利益重大關鍵時也不表態,缺乏愛國心,難以依賴他們把關,必須被慢慢改造;包括傳統媒體,他們長期被親西方自由派把持,對任何事情都加以非黑即白道德宣判,令愛國反而成為非主流;包括學術界、教育界,他們把西方意識形態灌輸給下一代,而不提供其他觀點,不配為人師表;包括司法界,他們玩弄程序條文,對行政主導的政府綁手綁腳,拖累政府施政效率低下;包括反對派政客,他們浪費公帑,也要拖垮政府的「利民」施政,只是為了選票;包括部份商界精英,他們希望維持現狀,和上述既得利益者結成同盟,以免面對新競爭。所以,他們都要被取締。

特朗普接手的美國,幾乎就是這麼回事。他公然以CNN、《紐約時報》等傳統媒體為敵,同時大舉扶持極右網媒,讓他們和傳統大報在總統記者會平起平坐,自然不會把自由派媒體的批評放在心上,反而希望他們大舉反撲,讓更多中間派反感。他大動作撤換大批資深官僚,除了殺雞儆猴,騰空位置安置「局外人」進場,也是對其他官僚試水溫,讓不能忍受新方向的主動離開、或因拒絕執行命令被撤換。他老早預計了司法機關制衡他的行政命令,但只要民意在自己一邊,卻可以反過來整頓司法,對大法官的任命尤其關鍵。他無懼民主黨議員反彈、也無視共和黨重量級議員麥凱恩等的反對,因為知道自己起碼有一半鐵桿民意支持,一般共和黨議員只會看風轉向,不願輕易對撕裂國家的爭議表態,深怕表錯態就斷送政治前程,特朗普就可以從中測試忠誠度,看誰可用。他的入境禁令令自由派學者、精英大反彈,因為這挑戰了後者長期信奉的核心價值,但這樣的反彈,對一般人而言,卻是「離地」的:畢竟就是自由派總統,也曾以總統權力乾綱獨運,精英「大驚小怪」,只反映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

總之,特朗普做的一切,都是把美國徹底撕裂為兩半,而他深信自己扶植的新勢力由零開始、由下而上,充滿戰鬥力,通過以戰養戰、引蛇出洞,就可以慢慢成為新的既得利益階層,把舊人取而代之。這樣的鬥爭哲學,也許是商場實踐所得,頗符合毛澤東心法,長期活在空中樓閣的美國自由派,卻對這套完全陌生,只會一步步落入圈套。其實除了美國精英和自由派,他們在其他地方的同路人,面對民粹主義崛起的直線回應,何嘗不是令人嘆息?

小詞典: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的首個新聞發佈會,新任白宮發言人Sean Spicer批評傳媒「誤報」總統就職典禮的參加人數,質疑媒體以虛假圖片提供錯誤訊息,堅持這是歷屆就職典禮中最多人參加的一屆。事後特朗普顧問Kellyanne Conway形容,發言人提供的是被主流媒體隱藏的「另類事實」,不少人想到政治諷刺小說《1984》的情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