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電影以夢想為題,由《狂舞派》、《哪一天我們會飛》、《點五步》到近期的《星聲夢裡人》都探討夢想和追夢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在《哪一天我們會飛》中女主角對夢想的感悟是:「我覺得夢想應該係當你就快停止呼吸嘅時候,仍然覺得一定要做嘅嘢。」畢竟人生有限,如何追尋夢想值得我們思考。而鄭翎軒(筆名阿翔)就以旅行為夢想,他於中大藝術繫畢業後踏上第一次獨行旅程,自此愛上旅行,相信藝術存在於畫布外的廣闊世界。筆名中的「翔」字也與其中文名字的「翎」字有關,他經常被人錯稱為「翔」,他從不介意,更喜歡飛翔的意思。他隻身走過歐洲、非洲和大洋洲,曾獲Lonely Planet中文版聘任為作者,前往日本和臺灣為Lonely Planet作調研工作。去年5月,他選擇以單車追逐夢想,從香港踩單車前往南非,9個多月來途經10多個國家,現在踩到巴勒斯坦,預計今年11月到達南非,並每日在網誌記錄走過的1.1萬公里旅程。
訪問者:沈旭暉(Simon, S)
受訪者:鄭翎軒(阿翔)(Linus, L)
整理:李志鵬
S: 你為何會展開這次旅程?
L: 一直很喜歡旅行,最後一次長旅行已經是2011年日本311地震後的義工之旅了。後來有了穩定工作,每年用盡年假最多也衹能去兩星期左右,回香港後又繼續日復日的工作,總覺得有點不妥,常常問自己:這就是我追求的生活嗎?我的房裏有一張很大的世界地圖,每天都會看,幻想下一個目的地。有一天忽發奇想:歐、亞、非是這麼大的一片相連的大陸,為什麼每次旅行都要坐飛機?我可以用雙腳去證明這張地圖是真的嗎?於是就開始一趟「不飛之旅」。其實原本衹打算中國段用單車,之後就改以陸、海路交通移動,後來朋友一句「為什麼不試試用單車走畢全程?」對,為何不試試?就當是給自己的一個挑戰吧。
S: 去年5月出發至今,你已經歷8個月多的旅程,有何感受?
L: 出發前覺得「世界很大,所以我要旅行」,現在反而覺得,原來世界沒想像那麼大。我一個人一部單車,竟然可以由香港來到以色列了!記得剛到土耳其時,看新聞見敍利亞政府軍奪回阿勒頗,打開地圖看看,阿勒頗就在我正南方500多公里,用單車衹需五六天就到,那一邊腥風血雨,我在不遠的黑海海岸卻安安全全地旅行着。幾天後,同樣離我很近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發生槍擊事件,俄國大使被殺,原來就是為了報復阿勒頗的事。一切都是那麼近。用單車走過這一趟,才更體會到「天涯若比鄰」的意思。
S: 你隻身走訪過東歐、西歐、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沙漠等地,旅遊對你而言有什麼意義?
L: 很多人覺得旅行是逃避現實,我起初也是為了逃避而出走的,但後來發現,一個人的長旅行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比「現實」更多,而且可能來得更快、更驚險。2007年去澳洲參與工作假期計劃,原本甚有計劃,誰知變化比計劃來得快,被解僱、受傷入院、撞車、失戀??逼着自己要應變、逼着自己成長、一個人面對問題。雖然很辛苦,但這才是我追求的生活。
一個人旅行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將自己放逐到不熟悉的環境裏,有很多機會跟自己相處、面對自己的軟弱,衹有忠實地面對軟弱時,才能真正變得堅強。同時旅行也是認識世界的過程,在香港我們衹能透過傳媒看到世界,很多香港人覺得伊斯蘭教=恐怖主義、非洲=落後/貧窮,但事實是不是這樣?我走過中西亞幾個伊斯蘭教國家,遇到的人都十分友善好客。一次騎經鄉村時,路旁賣水果的婆婆送了幾個蘋果給我,我付錢她卻堅持不收,然後做了一個經書的手勢再指指天,意思大概是她的信仰叫她接待客旅。在西撒哈拉的沙漠小鎮時跟原住民孩子一起吃飯,你以為他們都很窮嗎?他們都有智能手機,而且在看韓劇!
S: 這次旅程路途遙遠,而且要經過中亞和非洲等地方,你為旅程做了什麼準備?
L: 最主要是練體能,自小不是運動型的人,偏偏選擇了對體能要求很高的長途單車旅行。出發前一年多開始跑步、健身的習慣,後期買了單車開始練車。初期每天衹能騎六七十公里,後來身體漸漸適應,試過一天騎超過150公里,還在7、8月盛夏時穿越了甘肅、新疆的沙漠地帶。從前以為不可能的事,原來衹要堅持還是可以改變。其次是計劃路線,一個一個國家研究簽證、過境的可能性,這雖有基本計劃,但途中還是要保持彈性,出發至今路線已大幅改動過幾次。最後當然是儲蓄啦,雖然單車窮遊花費不大,始終還是需要一點基本生活費。
S: 不少年輕人認為香港難追夢,有人把整個青春付諸於工作、供樓上,你對此有何看法?
L: 我明白在香港的確很多限制,樓價高、生活艱難,很多人被迫一世做樓奴,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但我真的不想我的世界就衹有那400呎。不是鼓勵人人都要不顧一切出走,我明白每個人有不一樣的難處和顧慮,但相信首先要改變的是價值觀。「投資財富等於投資幸福」、「而家冇,將來會有」這些廣告口號宣揚的價值觀很可怕。很多香港人將財富和成功畫上等號,有車有樓有錢就是成功,我希望能跳出這種思維。錢當然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一切。
S: 你曾為Lonely Planet(LP)到日本北海道和臺灣做調研工作,當中的工作包括什麼?
L: Lonely Planet工作有點像神秘顧客,親身去當地旅行,到各景點、酒店、餐館體驗,然後以其格式寫出來。LP看起來很多字很多資料,但某程度上是作者的遊記,不受任何贊助、廣告商影響,忠實地向讀者介紹目的地資訊,這是LP跟其他旅遊雜誌最大的分別。
S: 旅程中,你途經很多國家,接觸不同文化,有何方法去應對?
L: 第一個障礙是語言,尤其在中亞大部分人都不會英文,幸好他們都很友善,衹要保持微笑,有點耐性,也可以用身體語言溝通。餐廳點菜時發現電話的Emoji很有用,給侍應看「羊」、「豬」、「雞」、「飯」的Emoji他們就明白了。
S: 對餘下的旅程有何展望?
L: 接下來進入非洲段,將會是更大的挑戰,先要在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穿過撒哈拉沙漠,然後是肯亞、坦桑尼亞等猛獸聚居的地方,最後是治安甚差的南非,加上這些國家旅遊業仍在起步階段,配套不足、路況較差,心裏是有點戰戰兢兢的。我希望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能咬緊牙關完成挑戰。我的宗旨是「條路自己揀,僕街我照喊,但喊完我會企番起身,繼續向前走。」欲知後事如何可以關註我Facebook專頁──阿翔。
S: 未來,還有什麼旅程想實行?
L: 長遠很希望繼續全職旅行和創作,同時亦要兼顧基本生活和照顧家人,但現在沒想那麼多,畢竟旅程仍有一半,我會先專註完成這次旅程再作打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