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星期四

特朗普與軍方的「不神聖同盟」

特朗普的內閣除了是美國史上最富有的內閣,也是近年罕有的軍人內閣。這位「狂人」不僅反覆強調新政府要怎樣重振美國軍事實力,還任用多位退伍軍人,究竟他們會把美國引向何方?

崇敬軍隊 非為籠絡

說來特朗普雖然形象「勇武」,但是幼年在紐約軍事學院就讀後,便未再與美軍發生直接聯繫。不過,從他競選時種種言論看,特朗普對美軍崇敬之情甚深,並非全為籠絡;他頻頻指摘奧巴馬政府領導無方、投入有限、削弱美軍戰鬥力,也不是全無事實基礎的。他競選時誓言通過軍隊擴張、武器裝備升級等,重振美軍實力,現在當選,就是兌現承諾之時。

按照特朗普的計劃,美軍再要增加9萬士兵、建造擁有350艘船艦的海軍、再增加100架戰機,為此國防開支可能增加數千億美元。這些願景,深得國會共和黨鷹派歡迎,某程度上,這也是列根政府國防立場的重現:按照列根思路,國家其他行政開支都應盡量縮減,唯獨在軍費、國防支出方面應毫不吝嗇,因為這才是最「正當」的公共支出,亦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支柱(後者可能才是「重中之重」)。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即簽署行政命令,凍結「除軍隊之外的」行政機關僱員規模,用意正是如此。

特朗普在核武儲備方面的表態,也跟奧巴馬的全然不同。奧巴馬在位8年來,一心追求限制核武,與俄羅斯就削減核武曾達成雙邊協議;特朗普去年底則在Twitter說美國「亟須充實軍備」,在核武儲備上絕不能落後於人,讓外界認為特朗普可能發起與俄羅斯的核軍備競賽。隨後特朗普受訪時又稱,相信能與普京就大幅削減核武儲備達成共識,但可信程度成疑,因為前後矛盾之處甚多。

至於特朗普內閣中,退休軍官數量之多、職務之高,都讓人詫異,乃至令自由派擔心這趨勢有悖於美國「文官控制軍權」的立國傳統。例如退役陸戰隊上將、綽號「瘋狗」的馬蒂斯(James Mattis)出任國防部長,退役陸戰隊上將凱利(John Kelly)將出任國土安全部長,退役海軍中校辛克(Ryan Zinke)將擔任內政部長,退役陸軍中將弗林(Michael Flynn)將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等,這些高級將領都以強悍著稱。特朗普可能是將自己不熟悉的軍事、安全事務直接「外包」給這批資深退役軍官,也可能是要借助他們的威望,穩定國內局勢,和給自己的支持者壯膽。有了一群將軍,假如作為三軍司令的總統讓他們放手大幹,前線軍官得到更多「便宜行事」的彈性,美國對外關係,可能出現根本改變。單是太平洋艦隊司令員的戰略空間,就很令人想象。

最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被任命的退役軍官,無不對中國持強硬態度,反映與早前被預計的「孤立主義」、「戰略退縮」不同,特朗普相當重視美軍於國家戰略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並有意發揮美軍在亞太區的影響力。特朗普的理念是「讓美國再次偉大」,軍事實力本身就是「強大」的象徵。按照其幕僚納瓦羅提到、列根時代「以實力謀和平」的戰略思路,特朗普也是希望以強大的美軍,作為制衡中國的實力基礎。表面上,這與奧巴馬時代「重返亞洲」戰略異曲同工,但特朗普團隊明顯更重視軍事制衡、圍堵、先發制人,以免重蹈奧巴馬在南海「後發制於人」的覆轍,也不希望像奧巴馬那樣,因為中國的經濟實力投鼠忌器,反而主動打「台灣牌」設定議題。一旦出現突發衝突,局勢演變成怎樣,殊難定論。

小詞典: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

美國海陸空三軍指揮官組成的機構,負責三軍協調、人事配備,以及為總統和國防部長提供軍事建議。聯席會議本身不具軍事指揮權,作戰命令直接由總統、國防部和戰區指揮官傳遞,但對政府制定軍事政策有關鍵參謀作用。聯席會議主席原來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當然成員,特朗普將之改成有需要時才出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