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廉航迅速發展,不少年輕人選擇自助形式背着背包到訪不同國家。但在旅程中,如何欣賞和接觸不同文化,以擴闊國際視野,這是他們須思考的問題。外號旅遊鍾的鍾政勤可謂是香港自助旅遊的元祖級人物,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浪遊世界6年,其後加入旅遊業負責市場開拓及宣傳推廣工作。除了有豐富的旅遊經驗外,對世界各地風土文化也有深入的認識。他不但走遍歐亞非拉,更縱橫南北兩極,足跡可算遍布全球,更先後為中國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和香港無綫電視等中港媒體策劃及製作文化旅遊紀錄片,其中包括《千禧之旅》、《極地跨越》、《走進非洲》、《走進伊斯蘭》和《世界文明之路》等等。現時他仍負責製作旅遊紀錄片和主持電台旅遊節目。
訪問者:沈旭暉(Simon, S)
受訪者:旅遊鍾(Chung, C)
整理:李志鵬
S: 你何時開始第一次旅程?
C: 1974年,我第一次坐飛機到台灣展開9天的環島遊。當時乘飛機的衣着隆重得如結婚一樣,爭坐窗囗旁的座位,取走飛機餐具留念。第—次背包之旅則在1976年除夕,當時不滿工作加薪少,年少氣盛憤然辭職,去日本從南到北遊了一圈。由於簽證日數限制為60天,我便用盡這60天,首次嘗到浪遊滋味,例如截順風車、住青年旅舍及露宿車站。全程極之克難,只用了3500港元,當中包括來回機票。試想,以當年日本物價之高,3500元環遊日本可說是天方夜譚。經此一役,我信心爆燈,1978年決定實現兒時夢想──環遊世界!旅程原本以3年為限,誰知一去便是6年。出發時口袋只有2000美元和單程赴曼谷的機票,膽粗粗出發,年輕可貴之處就是有團火!旅程期間,以打黑工賺取旅費,行程初段是按計劃而行,但不久便完全是浪遊,有一天走一天,完全沒有計劃。
S: 選擇旅遊地點時考慮什麼因素?
C: 現時,選擇旅遊地確有困難,—般的地方沒興趣去,甚至請也不去。不論地點遠近,通常考慮是否去過,又或是否有興致重遊。我現時傾向去一些少旅客到,清清靜靜有情懷的地區,那怕深入荒野、雪原、大山和小村鎮等。
S: 你去過多少個國家和地區?哪個國家最難忘?
C: 我沒有詳細紀錄,只記得去了很多很多國家和地區。最難忘的都是「人情味」體驗,而不是風光景物。說到人情味,就有阿爾及利亞的「雪中送炭」,馬德里的好老闆「阿姨」,以及智利的「霧水情緣」都令我印象深刻。風光景物有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沙漠,新疆的死亡之海「羅布泊」,以及也門的人文景觀及人情味。
S: 對你而言,旅遊有何吸引之處?意義是什麼?
C: 旅遊吸引之處在於能滿足好奇心和新鮮感。以欣賞極光為例,現時不少遊客一窩蜂擁去加拿大黃刀鎮,但只有極少數港人知道俄羅斯西北部城市,位於極圈內的摩爾曼斯克也是觀賞極光的好地方。我在好奇和半信半疑心態下專程去當地,結果大有收穫。因為少人知道,因此遊人不多,而欣賞極光最忌人多喧嘩。旅遊最重要開心,不要抱着人去我又去的心態。坐郵輪?夠享受吧,但未必人人喜歡,縱走撒哈拉呢?你也未必有此豪情或膽量,所以最緊要自己開心。當然,年輕人有條件的話,應該多行萬里路(也要讀萬卷書),多看看世界,這能擴闊人的心胸和視野,對日後工作、處事和待人都有好的影響,我說的。
S: 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到訪時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C: 入鄉必須隨俗,這是旅遊天條,就是要絕對尊重當地的生活文化。我們始終是遊客,不應影響當地人的生活,切忌處處以香港生活標準去遊走世界,對人家的生活文化指指點點。
S: 隨着廉航普及,港人喜歡自由行,根據你的觀察,過去20年香港的旅遊文化有何改變?
C: 廉航普及絕對是好事,特別是對年輕人,這能大大降低他們的旅遊成本。近20年,旅遊文化沒有太大改變,由人去我去的打卡式旅行團,到去某國深度遊,到着重飲食的「美食之旅」,以至近年的攝影旅遊都大行其道,但卻絕少有以「人文文化」作招徠的旅遊團。基本上,不少人仍有人去我又去的打卡文化心態,沒多大改變。時下年輕—輩,去韓日台泰馬等地旅遊可算是易過借火的事,加上港元強勢,去到日本都可以扮大爺,衣食住行都「平靚正」,於是興起—片打卡、美食和購物自由行之風。
S: 最近,知名旅遊節目主持人推出近9萬元的日本遊,你對此有何意見?
C: 她本人有此號召力能吸引一眾同好貴客粉絲,有價有市場,團費是否叫價過高,則由市場決定。旅行社在商言商又或博「宣傳」,這都無可厚非。
S: 你曾為多個中港媒體拍攝文化旅遊紀錄片,你希望通過這些節目帶出什麼訊息?
C: 我希望通過製作旅遊紀錄片帶給觀眾一個訊息,節目上看到的,他們都有能力去到那些地方。片中大量的人文文化風情,不論中港觀眾都能感受得到。
香港製作只求低成本
S: 中港兩地媒體對旅遊紀錄片的要求有何不同之處?
C: 香港媒體最大的要求是製作費要低廉,除香港電台外,其他媒體都要確保廣告效益,甚至要有廣告贊助才開拍。同時,節目要用較為輕鬆手法去表達,迎合後生一輩觀眾,不能太「說教」。而港台的製作則視乎該「外判拍攝」評審的取向,我也摸不清他們究竟要求些什麼。我也曾入標申請,卻在最後一關出局。
內地製作的旅遊式紀錄片比香港製作嚴謹,但大前提仍是政治掛帥,政治內容一定要避,避不了則千萬不要拍,即使拍了也出不了街,這就是「國情」。但如該片本身帶有「政治任務」,內容便絕不能隨便更改,而風光名勝的拍攝等則絕對自由取捨,不會太多指指點點,更會鼓勵製作人大膽創作,包括拍攝手法,這也是近3年的變化。
S: 還有什麼地方想去嗎?又有何計劃推廣旅遊?
C: 我計劃去全球最熱和最冷之地,分別在埃塞俄比亞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我想知道在攝氏50多度和零下50多度是如何生活的。希望能找到贊助,以小隊形式拍攝。至於如何推廣旅遊?預計今年留港時間較多,可多出席旅遊講座及在網台D100,主持旅遊節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