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後首次與大家見面,祝各位讀者萬事如意。然而,在國際關係角度而言,新一年恐怕變幻莫測,世界局勢隨着美國巨變,而且速度甚快,天天都有新發展。特朗普1月20日正式就職後,簽署的連串行政命令,幾乎每一項都有深遠影響。且先談鬧得沸沸揚揚的「穆斯林7國國民禁止入境令」。
根據官方說法,禁令並非針對穆斯林,而是「反恐」一部分,因為這7個國家是恐怖主義活躍區,所以她們的國民不受美國歡迎。無數專家嘗試從法律層面質疑特朗普此舉違憲;國際關係學者也不斷問何以盛產恐怖分子的「大國」如沙地阿拉伯不在名單上,認為禁令對反恐只會有反效果;至於自由主義者更是大聲疾呼,他們跟特朗普的「戰爭」將會相當漫長而慘烈。
然而對特朗普,特別是他的「另類右派」(Alt-Right)親信、白宮首席策略專家班農(Stephen Bannon)而言,上述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反正整個禁令就是一個姿態,向支持者宣示已「履行競選承諾」,假如禁令順利執行,必然有被拒入境的案例,足以「交數」;假如因為法院、媒體等阻撓而未能即時執行,還可以借故清洗這些勢力,一箭雙鵰。
真正值得前瞻的並非目前這些情況,而是禁令造成的先例,對特朗普未來外交政策的啟示。最受這次禁令影響的並非那7國,也不是7國的一般國民(在這些國家,能拿到美國簽證的都是精英),而是聘請這些精英的美國機構,它們有不少高質外勞,例如大學學者、醫院研究員等,因為國籍問題而被拒入境,對相屬機構而言,自然是晴天霹靂。然而,在美國工作的7國精英畢竟相對少數,而精英外勞的大戶,首推中國;而班農除了反穆斯林,也說過不滿亞裔「壟斷」矽谷的高層位置,後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比7國精英大得多。
現在禁令的理由是「國家安全」,是以針對穆斯林7國;那一旦中美交惡,全方位冷戰,華人入境又會否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特朗普上台後,一改前任奧巴馬作風,迅速和俄羅斯修好,對中國的態度則充滿挑釁,無論是大打「台灣牌」、醞釀貿易戰、網戰、還是軍力再調整,都以中國為假想敵。只要未來兩國擦槍走火,那時候要堂而皇之限制某些中國人入境,就有了先例,顯得順理成章,那才是「解決」「矽谷過多亞裔人問題」的方法,特朗普的支持者只會同樣叫好。
事實上,美國歷史上曾多次禁止不同人入境,大多是通過正式立法,最著名的自然是排華法(Chinese Exclusion Act),執行長達六十年(1882-1943年)。特朗普當選後,筆者曾在夏威夷智庫East-West Center、也就是奧巴馬發表「重返亞太」宣言的地方交流,一位軍方代表對我說,要有心理準備,新總統限制任何人入境是很容易的事。一位負責港美雙邊交流的負責人私下也說,特朗普執政後,未來華裔學者到美國交流,可能沒有現在那樣方便。再配合矽谷朋友高度緊張的神經,似乎一切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走著瞧。
小詞典:排華法(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年,美國總統阿瑟簽署法案,暫停接受華人移民,十年後法案被延長,然後變成無了期。直到太平洋戰爭後,中國成為美國重要盟邦,法案才在1943年被廢除,但華人移民數目依然被限制在每年105人的低數字,再過二十年才予以修正。奧巴馬任內曾就法案對華人公開道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