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星期四

「白俄羅斯」還是「白羅斯」?

近日,白俄羅斯的官方中文網站刊登了一篇新聞稿,煞有介事地說明「Belarus」中譯應該是「白羅斯」,而不是「白俄羅斯」,在網絡引起一片熱議。文章透露正名的原因是,太多華人認為「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更有人以為有「白俄羅斯」就有「黑俄羅斯」;為免混淆,所以希望「正名」,但難免令人懷疑白俄想與普京的俄羅斯劃清界線。

「白」表示純正之意

究竟白俄羅斯人與俄羅斯人之間,是否真的能夠「分得那麼細」?其實是很難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同樣源自東斯拉夫民族(East Slavs),被稱為「羅斯人」,在九世紀共同建立了以基輔為中心的基輔羅斯(Kievan Rus')。基輔羅斯衰落後,白俄羅斯人居住的地方沒有受到蒙古人入侵,與北部波羅的海立陶宛逐漸融合,才開始出現和俄羅斯的顯著差別。

不過在當地語言,國號始終有「白」的意思,據說這是表示純正之意,即白俄羅斯人並沒有與其他民族、尤其是韃靼人通婚,比俄羅斯人的「羅斯血統」更純正。歷史上,波羅的海異教徒一度被稱為「黑俄羅斯」,以和「白俄羅斯」相對照;後來德文也使用「白俄羅斯」音譯加意譯的翻譯方法,中文的「白俄羅斯」,不過是跟隨而已。

然而把「Belarus」翻譯為「白羅斯」,去掉「俄」字,在中文的國際關係語境,卻不失為有效減少混亂之舉,因為經常有中文書籍提及的「白俄」,都和這個國家無關。十月革命之後,蘇共的「紅軍」和反共的「白軍」展開了數年內戰,白軍組成包括沙皇陣營、資本階級、地主、商人等既得利益者,以及自由派、親西方精英,背後有西方列強和日本支持,但最終還是被全部殲滅,白軍領袖不是被處決,就是流亡海外,殘餘部隊直到二戰後依然存在,但已不成氣候。不少中文檔案都簡稱「蘇俄內戰白軍」為「白俄」,久而久之,很容易令人誤會那是白俄羅斯的軍隊。

在中國,這支白軍也影響了本土歷史進程,由於當時他們也是被國民黨當局稱為「白俄」,進一步更加深了混亂。話說白軍潰敗後,不少遠東殘部逃到中國東北邊境,一些軍閥明白他們相比起民國時代部隊的烏合之眾,依然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一流人才,覺得奇貨可居,予以大舉收編,當中尤以軍閥張宗昌為代表。張宗昌的歷史形象以殘暴、大老粗著稱,但其實深具江湖智慧,幼年時在俄羅斯幹粗活,居然就粗通俄語,因而取信於白軍,前後居然給他收編了接近五千名白軍,又利用他們的軍事知識,建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支作戰重型鐵甲列車部隊,成了「中國裝甲列車之父」;然後連白軍家眷、護士也一併收編,又開啟了中國軍隊隨軍護士的先河;最後假公濟私,更把白俄姑娘收編到自己的妻妾清單當中,堪稱走在全球化時代尖端。俄軍為張宗昌作戰的聲勢,加上鐵甲車、俏護士,一度令張宗昌軍威大振,晉身當時民國第一線軍閥之列。

另一些白軍殘餘份子徹底離開了軍事生涯,南下上海、香港等大城市開設餐館,今天我們的羅宋湯,據說就是由白軍帶過來,再「本土化」而成,和俄羅斯的正宗羅宋湯,已經全然不同,因此不少標榜「白俄餐」的老牌餐廳,其實淵源也是來自白軍,而不是白俄羅斯這個國家。

小詞典:直魯聯軍

中華民國軍閥混戰期間的部隊,屬於張作霖的奉系,「直」是直隸督辦李景林,「魯」是山東督辦張宗昌,他們都不是奉系嫡系,在1924年直奉戰爭中卻表現特出,逐漸成為奉系主力,一直處於半獨立狀態。最終直魯聯軍被北伐國民軍擊敗,張宗昌和褚玉璞(繼承李景林職務)都流亡大連,先後返回山東謀求東山再起,也先後被後來居上的山東軍閥派人暗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