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及白俄羅斯希望被稱為「白羅斯」,似是有意「去俄羅斯化」,但現實上,這恐怕是不可能的。
蘇聯時代帶來不少災難
自從俄羅斯帝國崛起,白俄就被莫斯科統治,直至一戰時才乘亂短暫立國,但戰後就迅速被俄羅斯、波蘭瓜分土地,白俄本部成了蘇聯第一批加盟共和國之一。雖然蘇聯容許白俄加入聯合國,但並不表示白俄有任何自由,反而是蘇聯相信白俄只能完全服從,才以手段換取聯合國多一票而已。
冷戰期間,白俄首都明斯克(Minsk)憑着豐富的礦產,被蘇聯發展成工業重鎮,很多經典重工業品牌都是在那時代誕生。雖然蘇聯大力打壓白俄語言和文化,大量輸入俄羅斯人,但兩種語言本來就頗為相通,相對於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的本土心態,白俄對俄羅斯的反感有限。
雖然蘇聯也為白俄帶來不少災難,例如令西部邊陲的白俄成為二戰期間最受摧毀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的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電廠大爆炸,也令鄰國白俄殃及池魚,但今天白俄依然慶祝十月革命周年紀念,對蘇聯的緬懷,甚至比俄羅斯更公然。
白俄獨立後的蘇聯情結,與1994年當選總統至今的獨裁者盧卡申科關係很大。在蘇聯年代,他由軍官、集體農場領導扶搖直上,做到白俄最高蘇維埃代表,蘇聯解體時,他是最高蘇維埃代表唯一反對解體的,就算獨立後,也喜以俄語發表講話,曾說過白俄語不能表達高尚事物,只有一無是處的人才會說云云。
除了懷念蘇聯,盧卡申科也明白除了俄羅斯,他沒有別的靠山,因為他已成為「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是西方世界的不受歡迎人物。在他的高壓獨裁統治下,白俄人權狀況、廉潔程度都在歐洲、甚至全球榜尾,白俄也是歐洲唯一未廢除死刑的國家,國內的鐵幕氣氛,確令人想到蘇聯年代。白俄獨立後經濟低迷,國內企業還是蘇聯年代的國營為主,私人企業難以立足,石油、天然氣都靠俄羅斯以低價供應。1996年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成立「俄白共同體」,一年後升格為「俄白聯盟」,作為一個國與國之間的超國家組織,反映白俄已向俄羅斯一邊倒,安於成為莫斯科的附庸國。
不過白俄也不是毫無討價還價的空間,畢竟它位處西歐與俄羅斯之間,假如像烏克蘭那樣倒向西方,俄羅斯就中門大開,所以普京也不會過份干涉白俄內政,以免盧卡申科翻臉,同時也不希望白俄出現「顏色革命」。在俄羅斯有所顧忌的前提下,盧卡申科逐漸找到了新憑藉:中國的「一帶一路」,希望加強引入中國投資,部份擺脫歐洲和俄羅斯的羈絆。近日白中兩國合作在明斯克25公里外,建設工業園區;而就在兩個月前,一向十分封閉的白俄也和香港達成協議,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待遇,友好訊號自然也是向中國傳達。所以「白羅斯正名事件」,似乎是希望告訴中國投資者,白俄跟俄羅斯並不相同,白俄可以給予中國更多優惠,所以「要分那麼細」,是有現實意義的。
小詞典:俄白聯盟
1997年4月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共同成立,前身是「俄白共同體」,背景是白俄羅斯需要俄羅斯拯救經濟危機,建立類似歐盟那樣的共同市場,俄羅斯的條件就是成立「聯盟」。俄白聯盟有自己的行政機關,由兩國代表平等組成,兩國公民能自由往另一國工作,兩國軍人共同受訓,但建立單一貨幣的提議胎死腹中,白俄盧比最終反而與美元掛鉤,反映白俄也不希望完全被俄羅斯消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