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俄羅斯何以忽然成立「海參崴經濟特區」?

當世界關注烏克蘭局勢之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另一有趣舉動卻受到忽視,那就是剛宣布要在遠東海參崴成立「經濟特區」,目標日期緊迫,就在今年六月。

俄國的經濟特區不同香港或澳門這樣的「特別行政區」,而是類似深圳或珠海那樣,主要是放寬不同經濟政策來吸引外資的地方。它們的成立背景也不同於中國,不是為了搞「改革開放」而摸着石頭過河,而是旨在調節能源獨大的經濟結構。

俄羅斯經濟特區歷史甚短,在二○○五年才立法創造這一行政單位,但發展迅速,現在已有二十八個經濟特區,分為技術推廣特區、工業及製造業特區、旅遊特區和港口特區四種,而海參崴特區相信屬於第二種。

重返亞太 防範中國

表面上,在海參崴這個俄中邊境城市成立經濟特區,自然是為了在烏克蘭危機發酵後鞏固中俄關係,吸引華資,並利用金磚五國的「B5」框架取代「G8」,早前本欄對此已有所介紹。雖然中國沒公開支持俄方吞併克里米亞,但在聯合國投下棄權票,明確說出北京對俄羅斯的「國際觀」是認同的。普京為拉攏中方,也作出兩大姿態,包括原則上同意售賣最先進軍備予北京,以及可能快將落實對華廉售天然氣。

但與此同時,俄羅斯和美國一樣也打算「重返亞太」。The Diplomat編輯凱克(Zachary Keck)就認為,海參崴經濟特區不過是「重返亞太」其中一環。俄國拉攏印度、越南等和中國有糾紛的亞洲國家,乃至加強與北韓的雙邊關係,動作都和美國相像,似乎都不能說是對華友好的訊息。

假如普京真的「重返亞太」,而這和美國「重返亞太」同步出現,局勢就十分微妙,因為在歐洲,俄羅斯的對手是美國、盟友是中國,但是在亞太,俄羅斯的敵友卻可能相反。

說到這裏,不得不對海參崴的背景稍作補充。該市正式名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海參崴是滿清名字,這地方被《尼布楚條約》劃歸大清(對歷史不熟悉的朋友不妨參考金庸小說《鹿鼎記》,重溫韋小寶的功勞)。後來在一八六○年被《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予沙俄,被改稱「東方統治者」(「符拉迪沃斯托克」原意),極盡挑釁能事。自此,海參崴成為俄國極重要的不凍港,俄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也設立在當地,戰略位置可和剛拿下來的克里米亞相提並論。

前蘇聯領袖經常擔心中國早晚援引香港案例,把《中英南京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類比,提出收回海參崴;而中國沒有行動,自然只是基於客觀情況,單論理念是難以解釋的。但這不代表已經「崛起」的中國民族主義者沒有此意,更不代表今天的俄國對滲入海參崴的華人無防範。當地華工被毆打、驅逐的情況時有所聞,只是因為「大局」而被兩國低調處理而已。故此,當海參崴變成經濟特區,不一定代表中俄民間交往愈來愈順暢,反而有可能激化由下而上的矛盾。要是普京在遠東還有其他部署,未來中俄關係如何尚未可知,對此美國也心領神會,中國要回應得恰到好處,殊不容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