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烏克蘭亂局 —「正負票選舉」是出路?

烏克蘭局勢發展至今,明顯出現二元分裂局面,親歐的西烏、親俄的東烏互不信任,類似情況可稱為「撕裂國度」,即兩個不同文明在同一國家內角力。撇開已老掉牙的「文明衝突論」不談,類似情況亦在當代不少國家出現,例如在革命後的埃及,選舉就是軍方世俗主義和保守伊斯蘭勢力的二元選擇,他們的主張絕對南轅北轍;泰國以階級、城鄉劃分的「黃衫軍」和「紅衫軍」也是互不妥協,無論誰上台,另一方都不服氣。

為什麼美國、英國的兩大黨二元對立,不會演變成烏克蘭、埃及、泰國,這涉及民主化理論、精英共識政治等題目,必須另案處理,暫且不談。我們不妨先研究一個幻想方案:假如這些國家的選舉採取全面直選,但給予選民一人兩票──投給心儀候選人「正票」,和最不能接受的候選人「負票」,讓雙方都能接受的中間派當選,以保證施政不走極端,行得通嗎?

提出這策略的並非烏克蘭人、埃及人或泰國人,而是香港學者。本欄不評論其應用在香港的可能性,只是把概念延伸到上述撕裂國度,卻頗能啓發思考。

首先,這策略要得到應有效果,操作遠比想象中複雜,起碼不能是單純的「正負票」,得到的「正票」也必須到達一定門檻,否則結果會十分荒誕。以烏克蘭為例,假如親歐、親俄候選人的二元「正負票」都互相抵消,而前球星舒夫真高以玩票姿態,得到1%正票和0.5%負票,他就會當選,而這明顯是沒有認受的。此外,有多少輪選舉、有多少候選人也是學問,否則只要有一名變態殺人狂魔參選,極犯眾憎,吸盡各大陣營的「負票」,制度就形同虛設。

假定這類技術性問題可以解決,烏克蘭選舉真的採用這制度,選出了一名歐洲、俄羅斯都能接受,也有一定民意基礎的候選人,結果又會怎樣?

只要烏克蘭還有強而有力的國會,這位總統就會非常弱勢,可能每一項施政都沒有基本支持者,都要逐一拜票,效率低下之餘,也會不斷因小事出現政治危機。但假如烏克蘭改為採取俄羅斯式「超級總統制」,賦予總統更大權力,這也必須強而有力的執行單位配合;但此刻東西烏克蘭都有了自己的民兵、也有了政府內部的支持者,就是憲法要總統獨裁,也獨裁不起來。

其實,在理想層面,選出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人民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走其中庸之道,確實不失為一個選項。只是能否落實,卻是另一問題了,否則烏克蘭一類亂局也不會出現。當然,香港在「一國」框架下,「不能照搬西方一套」,在其他地方行不通的,不代表在香港也行不通。只是假如行得「通」的原因,純然是因為「一國」的維穩能力,那其實甚麼制度也都會行得「通」,再討論下去,就失去比較政治的意義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