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星期四

銅鑼灣書店事件挑戰瑞典外交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職員相繼失蹤事件,因東主桂民海(報道稱桂敏海)是瑞典籍公民,令瑞典外交政策也受關注。

桂民海持瑞典籍並非近年內地移民潮的產物,而是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學瑞典的經歷,並於1996年成功入籍。他雖在短片「要求」瑞典不要干涉,但按外交慣例,瑞典政府是不可能毫無動作。

目前瑞典的行動,包括由警方派遣專員到泰國,協助泰國警方調查桂民海如何離境,而瑞典外長表示不認可中方的處理,認為這一事件不可接受。

瑞典駐華領事提出接觸桂民海而被拒,對此表示遺憾,並一再要求中方澄清。

「人權外交」 說到做到

諷刺的是,瑞典可是「中國人民老朋友」,尤其冷戰期間,長期被視為對華最友好的西方國家之一。桂民海早年瑞典讀書,與此也許不無關係。瑞典雖曾是歐洲霸權,但沒落後堅持中立政策,1950年與中共政權建交並互派大使,令其成為第一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瑞典老早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雙方經貿關係亦早於其他西方國家拓展,如今瑞典是中國在北歐的最大貿易國,中國則是瑞典在亞洲的第一進出口市場。

近年,瑞典強調與中國在企業社會責任(CSR)領域合作,由於宜家家居(IKEA)等瑞典企業自居全球 CSR 典範,也成為中國企業透過「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學習對象。

但瑞典外交有另一特色,便是「人權外交」。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兼諾貝爾獎發源地(雖然和平獎是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負責),瑞典把維護國際人權作為其軟實力外交的重要部分,從不掩飾對他國侵犯人權的批評,無論是轟炸越南的美國還是入侵捷克的蘇聯,昔日都被瑞典強烈譴責。瑞典在外交部下設人權大使,監督瑞典邦交國的人權狀況,也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難民理事會等國際人權組織的主要資助國。

因此,瑞典本身也成為國際人權非政府組織、公民社會組織舉辦各項活動的理想場所。今天,歐盟的對外政策把人權作為一項重要價值推廣,這跟瑞典對「人權外交」的執着亦有緊密的聯繫。

「女性主義外交」

再者,瑞典確有捍衞「人權外交」而放棄經濟利益的前科,並非純粹講一套做一套。

舉例說,去年沙地阿拉伯單方面取消瑞典外長計劃在阿拉伯國家聯盟會議就人權問題的發言,發言內容原定包括聲援沙地異見人士(包括被囚博客),瑞典隨即決定終止與沙地的國防貿易協定,包括價值逾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軍售合同,沙地則召回駐瑞典大使抗議,批評瑞典粗暴干涉內政。結果兩國關係進入低潮,歐洲與沙地的關係亦面臨考驗。

歐盟各國包括龍頭德國及傳統強國英國等,近年都不願因價值觀而損害經濟利益,瑞典經濟狀況雖相對穩定,此舉依然是逆潮流而行,因而頗獲國際人權活躍分子尊重。

沙地事件的出現也跟瑞典新政府有關,現任女外相瓦爾斯特倫(Margot Wallstorm)上台時,稱要執行「女性主義外交政策」,強調價值觀及公平,因此瑞典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並支持西撒哈拉建國運動,因而受到不少壓力。

給予下台階 保友好關係

目前,控制西撒哈拉的摩洛哥拒絕宜家家居的新店開幕,不少瑞典企業也聯名要求政府跟沙地維持良好關係,不要影響他們做生意。相關壓力沒引起瑞典國內太大注意,但涉及崛起中強國的「銅鑼灣書店事件」,或會令瑞典的「人權外交」面對真正考驗。

假如北京願意給一點面子,提供下台階予瑞典自圓其說,瑞典外交部畢竟是圓通的;但若果還是堅持目前腔調,便是逼瑞典進入兩難,只會令數十年來堅持對華友好的瑞典朝野深深嘆息。

小詞典:人權外交

近代源自歐美的外交模式,將交往國的人權狀況,作為本國衡量外交關係的依據之一,並以「推廣、維護人權」作為官方外交目標,因應對方人權狀況的變化,而改變雙邊政治、經貿政策。人權外交的對象國普遍認為,這是借人權問題干涉他國內政,相信人權在各國有不同國情,不能一概而論,中國對人權外交即一貫反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