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星期二

大馬「一國兩制」─ 砂勞越會獨立嗎?

中國政府常稱「一國兩制」是獨一無二的創造,這是否正確,自然視乎怎樣理解這概念。畢竟世界各地具不同特色的地方政權有很多,如何理順自治地位,也是水清則無魚的管理問題,大家熟悉的馬來西亞便是例子之一。

馬來西亞是聯邦,1963年成立,包括「西馬」的馬來亞半島,「東馬」的沙巴及砂勞越,最初還有新加坡,它們都是前英國殖民地或保護國。沙巴前稱北婆羅洲,與砂勞越加入馬來西亞前,都已從英國手上爭取了自治權,也曾以獨立代表隊身份參加奧運,有發行自身郵票,本土身份認同頗強,跟「西馬」淵源則相對有限,文化反而更接近身旁的獨立國家汶萊。

不少大馬人早就認為,東馬及西馬形同兩國,而東馬佔聯邦國土六成,天然資源豐富,人口密度又低,一直憂慮合併後被「西馬」人口融合。

近年,砂勞越開始向聯邦政府要求更多自治權,民間要求獨立的聲音也開始出現,雖然未成氣候,但後續發展必然大有文章。

砂勞越享有的權限,其實早就超越「西馬」各州。據獨立時的《馬來西亞協議》,聯邦政府賦予「東馬」移民自主權,規定「東馬」移民政策須「東馬」政府同意才可施行。即使「西馬」人進入「東馬」,也要在旅行文件蓋章;2006年前,甚至有專門供「西馬」人赴「東馬」的「國內護照」。

後來「西馬」人可憑身份證入境,但仍舊有「一次三個月」的逗留期限,找工作要工作證;未經「東馬」政府批准,也不得參與「東馬」選舉。「東馬」特殊地位還包括宗教信仰、語言政策自主,例如伊斯蘭教是大馬國教,但「東馬」不設官方宗教;馬來語是聯邦法定語言,但英語也是「東馬」官方語言。這一切,都是某程度上的「一國兩制」。

加強自治 建制關鍵

不少砂勞越人認為權力還是不平等,主要因為砂勞越石油及液化天然氣儲備豐富,大馬過半數液化天然氣及五分一石油出口都來自砂勞越,但砂勞越只有5%的油氣開採權益金。再者,砂勞越原住民日益感到大馬人種及宗教政策壓力,巫統(UMNO)及伊斯蘭政黨在聯邦層面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巫統的「大馬來主義」亦讓「東馬」各州,包括華裔在內的少數族裔愈來愈反感。聯邦政府把伊斯蘭習俗強加予非穆斯林人口的舉措,也讓「東馬」人擔心「伊斯蘭國家化」。

不過真正將砂勞越民間的自治呼聲轉化為政策的,還是「建制派」:砂勞越政府領導人Adenan,而一切和選舉息息相關。近年砂勞越地方經濟發展緩慢,Adenan及其政黨面對的選舉壓力越來越大大, Adenan開始以「向聯邦政府爭取更大自治權」為口號,尋求選民支持,並告誡反對黨若阻止其執政,無異於「不愛砂勞越」。本月Adenan宣佈與聯邦政府達成第一輪「分權協議」,在教育等領域的13項政策上,得到更多自主權,並透露第二輪談判將以憲制改革為議題,第三輪則涉及油氣開採權和海洋管理開發,唯需要更多時間、「更強的民意授權」,作為與聯邦政府談判的基礎。

馬來西亞現任總理納吉布深陷貪腐醜聞,若暗示「將給予砂勞越更多自治權」,也有望換取地方支持,提高威望,可算各取所需。畢竟砂勞越在技術人才引進、開拓出口市場等方面,都有求於聯邦政府,實質獨立的可能性很小,對此聯邦和地方領導人心知肚明,才敢在「分裂」議題邊緣周旋。政治現實從來如此:沒有政府內部支持者,民間的自治呼聲始終難以「落地」,至於最終會否弄假成真,卻不是政客短期計算所能預知的了。

小詞典:巫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馬來西亞第一執政黨,亦是執政聯盟「國民陣線」中最大黨。「巫統」成立之初,主要代表馬來原住民利益,早起執政方針被指給予馬來人特權,對聯邦內的華裔、印度裔等居民的權益照顧不周。1969年5月13日,巫統在反對黨的慶祝勝選遊行期間舉行反遊行,演變為馬來人與少數族裔的族群衝突,史稱「五一三事件」。其後巫統在種族政策上逐步轉為溫和,但「大馬來主義」仍是其特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