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星期三

盧旺達奇蹟與西方的「離地偽善」

非洲國家盧旺達剛就「延長總統連任制度」舉行全民公投,超過60%選民投票,以98%大比數通過,讓現任總統卡加梅(Paul Kagame)爭取三度連任。提起盧旺達,一般人想到的就是1994年造成八十萬人死亡的瘋狂種族滅絕大屠殺,其實這個國家近年出現了經濟奇蹟,局勢也漸趨穩定。就在這時候,西方輿論卻抨擊盧旺達的非民主傾向,當地人一般嗤之以鼻,視之為終極離地。對「民主基本教義派」,這值得深思。

盧旺達民意如此一面倒,完全不難理解。大屠殺發生後,西方各國拒絕干涉,最終還是卡加梅領導的反政府武裝力量攻佔首都、控制局勢,那時候,盧旺達社會已全面撕裂,經濟前景黯淡,國家幾近崩潰。卡加梅本人自2000年起正式就任盧旺達總統,至今執政15年,政績基本上大獲好評。

2014年,世界銀行對盧旺達大屠殺後二十年的社會經濟進行全面研究,令外間對「盧旺達奇跡」全面瞭解。原來2001-2014期間,盧旺達GDP 每年平均實際增長8%,比中國還高;經「購買力平價」調整的人均 GDP,也比大屠殺前的1994年水平翻兩翻。1995年,盧旺達城市化人口比率僅為5%,到了2012年已接近20%。在社會基建方面,盧旺達政府將40%以上的財政收入投入醫療、教育,人均壽命從2000年的48歲延長至2011年的62歲,初生嬰兒死亡率從上世紀末的12%減至4%以下。盧旺達婦權也持續發展,議會有64%議員為女性,這一指標的世界均值為22%,學校的女教師比例也不斷攀升。

不過卡加梅的更大成就,還是促進大和解,這對幾乎所有家庭都有人喪生、鄰居變成仇敵的盧旺達人而言,原來難於登天。大屠殺後,盧旺達官方司法部門百廢待興,無力大規模審問六位數的「疑犯」,監獄也不可能把所有殺過人的都抓進去,因此政府借鑒源自部落的「社群公義」傳統,在村落建立「民間裁判法庭」(Gacaca court),讓村民自行組成「裁判委員會」,施害者需向社群坦白事件經過,社群根據犯罪程度,予以不同懲罰,以求與受害者達和解。截至2012年,盧旺達共設立了超過12,000個「民間裁判法庭」,裁決了超過一百萬宗案件,審判了近兩百萬疑犯,讓人輕身上路。

然而在主流西方媒體眼中,盧旺達依然充滿「問題」。卡加梅奉行威權主義路線,對反對派、公民社會頗有打壓,尋求三度連任更是「獨裁」。西方人權份子也對「民間裁判法庭」感疑惑,認為其審訊過程「不正式」、無法保證公正,又迴避卡加梅所屬政黨的罪行。目前盧旺達依然依靠外援發展經濟,對這類批評不能視若無睹。然而在盧旺達人角度而言,西方提倡的完美制度,不能防止悲劇發生;西方擁有的實力,也無意出兵拯救本地人;今天卡加梅做的一切有法律基礎、也有強人實力,即使不完美,也起碼比九十年代的情況好得多。西方要是不理解這種情緒,只強調離地的理論和理念,只會慢慢失去全球道德高地,這已在利比亞、埃及等地蔓延開來了。

小詞典:盧旺達大屠殺

1994年,盧旺達爆發內戰,在4-7月的短短100日內,胡圖族對圖西族和部分溫和派胡圖族進行殺戮,造成約80萬人死亡,佔當時盧旺達人口1/5。這場屠殺由當時的胡圖族政府策劃,參與者包括軍方、警方和政府支持的民兵。法國與胡圖族政府關係密切,美國則在干預索馬里失敗後擔心捲入另一衝突,都沒有阻止大屠殺發生,受到廣泛抨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