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6日星期六

訪問陳至仁@紅線音樂:樂隊音樂回歸香港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初是香港樂隊音樂的巔峰時期,當時的Beyond、太極、達明一派等樂隊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影響力遍及東南亞。《時代》雜誌記者在一個專題報道中指出,要了解一個城市,首先要看他們的獨立樂隊,因為從他們的表演中能看到這個城市正在經歷什麼事情,記者看過香港獨立樂隊Chochukmo的表演後大為讚賞,認為表演和他們的想像完全不同,風格多變,但卻能自然地緊扣起來。記者對此的解讀是香港是一個生活節奏急促的城市,人們拒絕沉悶的心態。

另一支樂隊Supper Moment,去年橫掃了本地四大流行曲頒獎禮的組合獎項,這不但是一個音樂獎項,更象徵着獨立樂隊和主流樂壇的交流踏入另一層次。雖然Supper Moment和Chochukmo的音樂風格南轅北轍,但同屬紅線音樂公司。紅線創辦人陳至仁對兩隊樂隊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是鼓手,也是傳媒人,曾任Yes雜誌出版人,其後創立音樂雜誌re:spect。為了讓樂迷能跳出文字,真正感受音樂,他舉辦了大大小小的音樂會。其後,他與Supper Moment和Chochukmo合作。遊走於傳媒、主流樂壇和獨立樂隊之間,他見證了近年獨立樂隊的回歸。

訪問者:沈旭暉(S)

受訪者:陳至仁(G)

S: 你本身是年輕人雜誌出版人,什麼因素驅使你涉足音樂雜誌?

G: 在任職Yes雜誌期間,我主力增加雜誌的讀者群,因此,開始認識年輕人文化,了解他們關注的題材。在調整發行策略後,雜誌的銷量提升,可是,雜誌在一年後輾轉易手,我當時希望以獨立樂隊、主流樂壇,以及傳媒人的身份,嘗試整合這兩個音樂界別,成立他們之間交流的平台。於是,便帶着當時所得的分紅創立音樂雜誌re:spect,希望可以混合主流和獨立音樂,深入淺出地介紹音樂,令大眾有基本的鑑賞能力。

S: 在辦音樂雜誌期間,你為何成立唱片公司?

G: 在辦re:spect期間,訪問了不少音樂人,一問之下發現他們大都不喜歡自己的作品,他們認為這是創作人的作品,可是,創作人同樣不喜歡自己的作品,指這是應老闆的要求而創作,但老闆卻認為這是回應樂迷的需求而已,但樂迷也不喜歡這些音樂,於是,樂壇便陷入一個錯誤的循環中。辦雜誌只是提供平面資訊,而音樂會的表演令讀者更容易了解音樂。因此,我每年籌備100多場大大小小的音樂活動,2009年的一個音樂比賽中,我重遇了Supper Moment,他們提議合作,目標是出版一張唱片和籌辦一場1000人的音樂表演。當時我對唱片公司運作沒有概念,心想主要是與客戶溝通、籌備音樂會和唱片的出版,以我傳媒人和出版人的背景,應可以應付。當時,我希望創立一間唱片公司,給予歌手自由度去定自己的路向,不用被公司支配,雙方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公司作為顧問,幫助歌手發掘自己,而不是複製過去成功的路,而紅線本身的意思就是為歌手穿針引線。

S: 在紅線音樂成立初期有什麼目標?

G: Supper Moment和Chochukmo都自稱是我的支持者,其實,他們都是我的好兄弟。當時Chochukmo因為Band房加租而瀕臨解散,所以我建議以一個新方式合作,彼此了解大家的想法,從而定立發展目標。Chochukmo的目標是衝出香港到世界各地表演,而Supper Moment則希望出版一隻唱片和開一場1000人的表演,他們不少目標已經達到,也在定立更大的目標。我的宗旨是樂隊擁有音樂創作的最後把關權力,而我的責任是挑戰他們的想法,令他們聽到更全面的意見。於是,Supper Moment便創作了《機械人》一曲,與他們一貫的風格大相逕庭。《世界變了樣》一曲幾乎只有一句歌詞,這令他們疑惑是否能被接受,結果這首歌為他們打開了不少新的門,在內地大受歡迎成為一套動漫的片尾曲,也曾在《金雞SSS》電影中出現。

S: Chochukmo只唱英文歌,這會局限他們在香港的發展嗎?

G: 曾有唱片公司接觸他們,希望他們能轉唱中文歌,他們也樂意嘗試。但我認為他們唱得最好的就是英文歌,只要將他們各人最好的潛能發揮出來,創作自己最愛的音樂,就能感動樂迷,產生共鳴。藝術和商業沒有衝突,重要的是平衡雙方,創造其中價值。

S: 有人認為香港缺乏基礎文化藝術教育,在推廣獨立樂隊的過程中,你有否這些體會?

G: 當時,我創立音樂雜誌有一個使命,無論大眾樂迷對音樂的認識程度如何,雜誌和一些免費表演都能讓他們認識音樂,能分辨不同音樂類型間的差別。曾經在一個藍調音樂的表演後,有樂迷問演出單位,為何其中一首歌中間有一分鐘的音樂,而沒有歌詞,是否仍未填上歌詞?當時的樂隊成員對此感到無奈,但我認為這是一個讓自己介紹音樂給大眾認識的機會,讓他們知道純音樂或獨奏也是音樂,並非與流行曲般歌詞緊接出現才是歌曲。

卡拉OK公司邀樂隊演出

S: 相比起其他鄰近地區,香港的音樂文化是否比較薄弱?

G: 香港的音樂特色就是K歌,K歌的特色是前奏和結尾的音樂很短,中間的音樂也不會太長,而且歌詞很多。其實這是源於香港的Karaoke文化,因為香港的Karaoke公司在歌曲播至3分鐘才須支付版稅,若人們在歌曲唱到一半時便把歌曲刪除,音樂公司便收不到版稅,因此K歌都是頭尾唱盡,這就是Koaraoke遊戲規則影響音樂創作。過去10年,主流樂壇每年的歌曲數目,減少了一半,從1600首減至大約800首,Karaoke公司沒有足夠的歌,因此向獨立樂隊招手,這是獨立樂隊發展的契機。

S: 香港近年的獨立樂隊潮流由哪段時間回歸?

G: 自2008年起Mr. 和 Rubber Band開始受歡迎,樂隊的潮流也一浪接一浪,當時有不少人擔心這潮流很快會消失。我們在港鐵月台登廣告,這令不少音樂人感到振奮。不同的本土樂隊、表演搞手和媒體合作,在社交媒體和書刊中作出一浪接一浪宣傳,讓大家收到樂隊Come Back的訊號。我希望主流和獨立樂隊互相交流,聚焦能欣賞主流和獨立樂隊的一群,並藉此增加樂隊的影響力。現時,Chochukmo和Supper Moment除了大中華地區樂迷關注外,也吸引到東南亞和歐美樂迷的注意。

S: 樂隊音樂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

G: 我們希望藉這次潮流走向全世界,特別是大中華地區。早前,有一個止痛藥品牌和Chochukmo合作,希望他們在作品中強調本土和獅子山精神,於是,他們寫了首英文歌《路磨平》(No More Pain),將英文歌配上中文字的諧音。而另一個航空公司的廣告亦能令Chochukmo向前走一步。樂隊以音樂為重心,金錢和名利只是副產品。的確,金錢可令音樂錄像和製作的質素提升,可是,有些廣告只會消費樂隊的知名度而未能提升樂隊,我們未必接受;未來我們將會舉辦更多音樂會,讓新生代樂隊有更多演出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