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星期四

險中求勝:卡塔爾能反敗為勝嗎?

沙地阿拉伯集團「突襲」圍堵卡塔爾,究竟能否成功?當然,「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可以是迫使卡塔爾承諾切割跟伊朗的關係、承諾放棄支持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關閉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甚至是促使卡塔爾反對派政變推翻王室,又或物色王室內部反對派推翻現任國王(畢竟宮廷政變是卡塔爾立國以來的傳統)。以沙地的國力及區內影響力,目前以泰山壓頂之勢,似是志在必得。

有反制裁能力而不用

然而,卡塔爾與沙地雖然在國家規模上差距甚大,但兩國有不少旗鼓相當的競爭,反映卡塔爾的潛在能量不容小覷。在傳統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層面,兩國處於正面寡頭競爭;在新興服務業如跨國航空,兩國都有享譽世界的一流航空公司,亦是競爭對手。

在國際會議領域,多哈與杜拜、巴林、吉達(Jeddah)等都是區內首選,阿聯酋加入制裁行列,也是杜拜與多哈的比試。總之,打擊卡塔爾的經濟實力,是不少鄰國的心底盼望,但多年來就是打擊不了,反而讓對方成為「中東新加坡」,這反映卡塔爾多年來建立的網絡早已成為氣候。

卡塔爾底氣充足,除了能源、主權基金等經濟實力雄厚,境外強援伊朗、土耳其等足以抗衡沙地集團,也是要因。伊朗在卡塔爾危機爆發後,成為這個小國的最大補給站,無論戰略物資、還是空中路線,都為卡塔爾開啟了最大的求生走廊,只要伊朗線維持現狀,圍堵卡塔爾就不可能成功,頂多增加其不便及提高其營運成本,但不可能令卡塔爾破產。

至於土耳其,本來就決定了在卡塔爾興建軍事基地,現在更立刻派軍,變相保護卡塔爾,也是對衝美軍的卡塔爾軍事基地之途。近年土耳其埃爾多安大權獨攬,傾向俄羅斯、疏遠美國,指責美國庇佑反對派居倫集團,也有了誘因以卡塔爾為挑戰西方的槓桿。有了土耳其大軍,沙特發難出兵的可能性,基本上大打折扣。

在海灣合作委員會內部,其實有一半國家不滿沙特這次行為,除了苦主卡塔爾,還有保持中立的科威特、阿曼,兩國國王目前都多方穿梭斡旋。其實不參與沙特牽頭的行動,本身已是一種態度。沙特用盡外交、經濟能量,也只爭取到馬爾代夫那樣無關痛癢的國家參與行動,而未能結成更大規模的包圍網,顯示卡塔爾的潛在反擊能力,為不少國家忌憚。卡塔爾目前態度強硬,拒絕妥協,同時卻以「沒有打算策動反制裁」示好,其實就是暗示自己有反制裁的能力而不用。「能戰才能和」,要是卡塔爾真的充當穆斯林兄弟會的跨國金主,就像沙特支持各國的瓦哈比激進學校那樣,中東局勢只怕會失控。

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貌似傾向沙特,不忘Twitter「抽水」,但他一向朝令夕改,兩三動作,難以作準。他的國務卿蒂勒森倒是發表了聲明,呼籲各方克制,則被認為是傾向卡塔爾一方。須知他當國務卿前,沒有多少外交經驗,卻是埃索石油CEO,埃索正是卡塔爾能源業的最大持分者之一,背後的利益關係,甚至比國與國的利益關係更穩固。假如沙特一方未能速戰速決,卡塔爾站穩陣腳後結成反包圍網,對沙特何嘗有利?雙方找到下台階,終結危機,才是王道。

小詞典:半島電視台(Al-Jazeera)

1996年成立,由卡塔爾王室出資持有,吸納了大量BBC員工,新聞質素備受好評,節目除了面向中東,也面向世界。半島台編採方針強調多角度視角,有不少接觸激進組織的獨家渠道,同時也引進自由派觀點挑戰區內威權主義,一直是區內爭議焦點,也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阿拉伯媒體,在「阿拉伯之春」期間支持反政府一方,被視為運動成功的關鍵之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