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星期五

那些年左翼偶像:聶魯達作為外交家的另一面

近日南美委內瑞拉亂局紛呈,左翼強人查韋斯(Hugo Chavez)死後一塌糊塗,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既缺乏國際聲望,也沒有危機處理能力,令人懷疑拉美左翼熱潮是否已經終結。這時候,更令人想起不久前上映、以智利左翼作家聶魯達(Pablo Neruda)為主角的電影:雖然「偽文青」只會強調這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左翼詩人「真文青」的一面,其實聶魯達同時是資深外交官,也是國際政治的名人,不是馬杜羅一類土炮可比。

因文學作品而成圖騰

早於1920年代,年輕聶魯達已經在智利外交部任職,1927年成為智利駐緬甸領事,後來又曾赴阿根廷、西班牙等地擔任外交官。雖然他進入外交界的動機只是謀生,但在各國累積的人脈、開拓的視野,都令他後來的詩作獲益匪淺。西班牙內戰期間,聶魯達親眼見證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代表的法西斯風暴,更有好友遭法西斯謀殺,自此終生成為左翼信徒。換句話說,他的反法西斯左翼理念,其實是源自國外,而非今天一般左翼那樣源自國內。

聶魯達從歐洲回智利不久,得知50萬西班牙難民湧入法國,法國政府在右翼壓力下反對「大愛」,把他們安置在南部難民營,令他自發進行「拯救西班牙難民」行動。當時他自告奮勇,擔任智利政府的西班牙移民專員,到法國與西班牙流亡政府使館合作,專門建造了一艘運輸船,把2000多名難民接回智利。雖然駐法國的西班牙官員不少屬右翼勢力,但對聶魯達的「義舉」諸多留難;而在智利內部,對是否接納西班牙難民也莫衷一是,但最終行動大獲成功,大大提高了聶魯達在國際左翼陣營的影響力。他一生都有光環,很大程度是源自這份資本。

然而,聶魯達正式加入智利共產黨、公開反對右翼政府後,他在智利權貴階層便開始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他於1940年代擔任駐墨西哥大使,被指包庇在墨西哥暗殺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的兇手,更成為終生污點。隨後智利政府取締共產黨,將聶魯達驅逐出國,令他開始了三年海外流亡生涯,期間得到不少左翼文學家、藝術家幫助,包括西班牙摯友畢加索,最後甚至遠遊到印度、中國、錫蘭和蘇聯。其實,聶魯達本身並非激進共產主義者,個人鍾情資本主義享樂生活,也很有階級觀念,就像不少歐美左翼知識分子;他也並未親身參與共產革命,只是因其左翼文學作品和聲譽,而成為了一具圖騰。

1950 年代後期,智利國內氣氛開始左轉,聶魯達得以返國,更在1970 年選出左翼領袖阿連德(Salvador Allende )為總統,聶魯達也欣然在阿連德政府任職,擔任智利駐法國大使。其實年前他到美國參加國際作協年會,一度令左右翼文人破冰,已顯示了他的外交功力深湛。駐法大使是聶魯達的最後一份外交職務,期間他與歐洲官員協商談判,爭取重組智利在歐洲和美國的大量外債。1971 年,聶魯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際聲望到達最高峰。不久智利國內爆發美國支持的右翼皮諾切特軍事政變,阿連德總統被刺殺,聶魯達也不久病逝,一直流傳他在醫院被皮諾切特支持者毒殺的陰謀論,因為他本來才是左翼支持的總統候選人,有傳在阿連德死後計劃出國,成立流亡政府,因此新政府必須把他置之死地。

這些國際經歷,除了令聶魯達保留了「在地」的一面,也令他掌握了現實政治操作的技巧。拉美對詩人的尊崇,本來就遠超其他地方,加上聶魯達懂得利用國際資本加強國內地位,又能夠利用國內異見身份鞏固國際聲望,才得以成為一代傳奇。可惜他的外交生涯,今天往往被一筆抹煞,其實外交知識相當實用,否則何以吸引千萬人呢。

小詞典:聶魯達夫人

聶魯達與不少文學家一樣,個人情感經歷十分豐富,有過三任妻子,極多情人,還會尋花問柳。在前兩段婚姻中,聶魯達均未有建立穩定感情,以離異結束,直至他流亡期間,照顧她的烏魯緹娜(Matilde Urrutia )成為他的第三任妻子,也以「聶魯達夫人」之名廣為人知,死後回憶錄出版,不少近年對聶魯達的研究,均以此為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