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星期二

冬奧的政治(上):索契成功加強普京地位

一場南韓平昌冬季奧運會,再次印證運動從來都是政治工具。平昌冬奧門票銷售慘淡傳出之時,早前不斷核試的北韓,卻表示希望派運動員與南韓一起組隊參賽,並在沒有中國、俄羅斯斡旋下提出和談,再次顯示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不單不是瘋子,反而很有外交手腕。

不過,利用奧運、特別是國際注視不如夏季奧運的冬季奧運搞「國民外交」,畢竟不是金正恩原創,類似國際經驗其實屢見不鮮,而且通常都是威權或獨裁國家的「冬奧牌」更神乎其技。

打冬奧牌 神乎其技

第一屆冬奧1924年在法國舉行,本來與夏季奧運會同年上演,都是4年一度;自1994年起,冬夏兩個奧運會才改為梅花間竹的年份舉行。冬奧的運動項目對華人來說,可能較為陌生,卻流行於會下雪的北半球國家,對挪威、列支敦士登一類國家而言,甚至是比夏奧更重要的盛事。

與北韓友好的俄羅斯以寒冬著稱,但到了2014年,才首次在索契市(Sochi)主辦冬奧,這也是1980年莫斯科奧運之後,俄羅斯首次得到奧運主辦權,充滿「大國復興」的象徵意義。

表面上,俄羅斯希望藉此展現其超級大國的能耐、能源帶動的經濟增長,不惜豪擲破冬奧紀錄的510億美元,為索契大興土木,試圖改造這個著名的夏季度假勝地成為世界知名的全天候度假景點。與此同時,普京高調宣示不與「西方價值觀」妥協的姿態(也許是得到2008年北京奧運成功的鼓舞),充份展現威權國家、舉國體制的手腕,除了鐵腕治流浪狗,也繼續打壓不同性傾向和跨性別人士。西方國家一度以這些原因,企圖杯葛這次冬奧,開幕禮當日亦有不少大國元首缺席,但總體而言,索契冬奧依然十分成功。

不過索契冬奧舉行之時,普京卻另有聲東擊西的盤算:閉幕禮舉行後四日,俄國軍隊就開入當時還是烏克蘭領土的克里米亞,宣示了俄羅斯的「全方位實力」。國際奧委會感到被利用了,自此對俄羅斯更加嚴謹,俄羅斯選手被揭發大規模服用禁藥,多名俄羅斯選手被停賽,其他選手也只可以用個人名義參加平昌冬奧。但凡此種種,在俄羅斯人、特別是民族主義者眼中,自然都是「西方敵對勢力」的偏見和打壓,反正禁藥問題各國皆有,但全國受罰卻極不尋常,加上索契冬奧的成功令人記憶猶新,更令國人堅信目前體制和普京領導的必須性。

小詞典:第一屆冬季奧運會

1924年,第一屆冬季奧運會在法國白朗峰所在的夏慕尼(Chamonix)舉行,當時還沒有「冬季奧運」的名字,只是法國奧委會舉辦的「國際冬季運動週」,推介冰上、雪地運動,後來才由國際奧委會追認為第一屆。當年挪威是獎牌榜冠軍,確立了冬奧大國的地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