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大戰略的一大副作用,就是與印度的區域暗戰,除了早前提及的馬爾代夫,更明顯的案例是中印的共同鄰國——尼泊爾。
與印度關係反覆
尼泊爾全境給中國和印度包圍,但北面與中國接壤的邊境,多隔了一座喜馬拉雅山,因此傳統上與語言文化相近、溝通也更方便的印度關係較密切,兩國人民也互免簽證往來。
由於尼泊爾是內陸國家,中國崛起前,物資以往大都依靠印度從陸路運輸,印度貨品佔尼泊爾入口近一半,尼泊爾盧比亦長期與印度盧比掛鈎。印度繼承了前宗主國英國的區域遺產,一直視尼泊爾為勢力範圍,根據1950年兩國簽訂的「友好」條約,不少條文都保障印度在尼泊爾的特殊利益,新德里認定尼泊爾要是沒有印度,便「完蛋了」。
但自從中國崛起,加上尼泊爾毛派走進建制,尼泊爾的外交選擇豁然開朗,與印度的矛盾也表面化起來。印度近年被愈來愈多尼泊爾人認為不可靠,長年的干預令尼泊爾不勝其煩,到了2015年,加德滿都因為不滿印度借邊境少數族裔問題干預新憲法,終於向新德里攤牌,引來新德里關閉邊境「懲罰」,國內一度陷入燃料危機。
時任總理奧利(K.P. Sharma Oli)因此被不信任動議拉下台,新德里被認為是幕後黑手,因為奧利與中國簽下大量協議;《印度時報》更直言,奧利下台是中國干預尼泊爾的後果。
奧利主政期間,中國和尼泊爾關係確實急速發展,北京同意興建鐵路,穿過喜瑪拉亞山到尼泊爾,以打破尼泊爾的陸路局限,加德滿都又與中資公司簽合同,興建水灞發電。尼泊爾是世上最貧窮國家之一,1/4 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2015 年大地震令本來脆弱不堪的經濟雪上加霜,現在還未從中恢復。「一帶一路」為沿路國家安排基礎建設,則正合尼泊爾心意。
但中、印兩國都不會坐視失去尼泊爾,當地混亂不堪的政局,就成了鐘擺的催化劑。1996 年,毛派發動內戰,直至2006 年與政府達成停火協議,君主制不久被廢除,但黨爭並未停止。奧利2016 年辭職後,繼任的德烏帕(Sher Bahadur Deuba) 立刻停止與中資公司簽署的水灞協議,改與印度公司合作,而反對興建水壩的民意,正如緬甸反對中國水壩的民意,也確實存在。但隨著2017 年大選,共產黨馬列派聯合毛派勝出,奧利再次擔任總理,揚言又重新與中資公司合作建水灞。如此反覆,對國家發展自然不是好事,但整體而言,印度已經失去優勢,變成被動防禦的一方,中國則乘著「一帶一路」步步進逼。
一位印度朋友不久前到尼泊爾調研,回來後驚呼尼泊爾已經「完全倒向中國」,認為這是印度外交的全盤失敗,而中國通過大量經濟誘因、基建援助、與及孔子學院一類文化輸出,正軟硬兼施地以「銳實力」征服尼泊爾。由於印度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結局,只會加緊拉攏尼泊爾的代言人,國內政爭恐怕沒完沒了。在「一帶一路」大時代,這樣的劇情,在世界各地,只怕陸續有來。
小詞典:尼泊爾毛派
尼泊爾極左組織,1994 年從尼泊爾共產黨分裂出來,主席普拉昌達,現全稱「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1996 年發動「人民戰爭」,主張「農村包圍城市」,逐漸控制全國大部份地區,最終包圍首都加德滿都,與反對派內應外合廢除君主制,然後參加選舉,目前是尼泊爾聯合政府的成員之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