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周筆者談及中印在尼泊爾的角力,另一個喜馬拉雅山國不丹,在今天的「一帶一路」時代,自然也未能逃避過去。
不丹一度被譽為「全球最快樂國度」,但其實頗多水份,在全球化趨勢下,安全也有不少暗湧。不丹以藏傳佛教為國教,與印度、尼泊爾以印度教為主的文化不同,但更缺乏自主能力,傳統上比尼泊爾也更靠攏印度。
中共建政後,不丹與印度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不丹的外交需要印度「指導」。事實上,印度是繼承了大英帝國,把不丹當作保護國看待,宣稱任何國家入侵不丹,等同入侵印度。雖然「指導」條文近年調整了,但實質還在,而且也不容易改變。
拒讓不丹靠向中國
目前印度負責訓練不丹軍隊,也把不丹和中國的邊境爭議包辦。中印近來的領土爭端,就是源於中國把路修到洞朗,(據說)引起不丹不滿,印度在不丹「邀請」下,出師有名,向中國交涉。在國際政治,不丹得以保留形式上的獨立,不是因為國民勇武、或外交政策得宜,只是作為中印之間的緩衝國,在特定時空下,有其存在價值。印度東北部與本部,只有被稱為「雞頸」的西里古里地區連接,雖然印度已吞併了錫金,製造了更大戰略空間,但假如中國完成修築通往洞朗的道路,沒有不丹作為屏障,中國軍隊也可以一湧而下,切斷西里古里走廊,印度東北各邦便與本部隔絕。中國屆時像印度當年肢解東西巴基斯坦那樣、肢解印度,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印度不能沒有不丹,也絕不會讓不丹靠向中國。
由於不丹信奉藏傳佛教,對中共「和平解放」西藏的手法也有憂慮,普遍同情達賴喇嘛之餘,也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因此,不丹在冷戰年代,一度關閉對華邊境,既是為了國家安全,也避免大量難民湧入,而至今不丹是唯一與海峽兩岸政府都沒有建交的聯合國會員國(不過在香港卻有一個名譽領事館,且按下不表)。
這反映不丹作為印度的附庸,其實沒有多少自主空間,上述《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實際只以印度利益為依歸。不丹有自己的貨幣,但與印度盧比掛勾,而印度盧比在國內同樣通行,兩者之間的關係,比人民幣和港元的關係更密切。印度是不丹的最大貿易伙伴,印度從不丹的水電廠購入電力,並在興建更大的水壩不丹,則從印度輸入燃料、穀物和機,但雙方一直存在貿易逆差,而印度對不丹資源的「剝削」,與不少「一帶一路」國家反對派對中國的態度,可謂異曲同工。
然而不丹經濟屬窮國水平,有12%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2015-2016年,印度花了9億8千多萬美元援助不丹,這對印度而言可謂相當大手筆,不丹也是印度的最大受援國──可以說,印度是以養活一個邦的概念,來開待不丹這個「國家」。說到這裡,大家自然認為印不關係牢不可破,但中國卻偏偏找到了缺口。究竟這是甚麼?(明續)
小詞典: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
印巴分治後,南亞局勢緊張,這是連接印度本部與東北部七邦的狹長地段,與尼泊爾、不丹、孟加拉、錫金接壤。印度1975年吞併錫金後,走廊也變成與中國接壤。地緣政治學派認為,這是戰略重鎮,足以成為南亞大國競逐的咽喉,同時也是各種非法活動盛行的三不管地帶,可說是緩衝區之中的緩衝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