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澳門在中國外交的角色,比香港更為直接,自從出現「澳門論壇」,和葡語國家聯繫的責任,部分便交託在澳門身上。這些國家當中除了我們談論過的巴西、安哥拉、葡萄牙,還有不能忽視的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東臨印度洋,十六世紀初淪為葡萄牙殖民地,七十年代獨立後陷入長年內戰,一度由馬列政黨一黨專政,近年才開始民主化。她本來是全球最貧困國家之一,但近年中國國企往海外大舉擴張,莫桑比克亦成為目的地,政經格局亦隨之而改變。
其實早在十九世紀中後期,大量廣東、福建沿海平民經南洋已輾轉抵達非洲,加上葡萄牙殖民管治下,一些澳門華民被發配充軍到非洲殖民地,第一代扎根於莫桑比克的華人,早已成形。
經過數代積累,當地華人從最初的廉價勞工,逐步沿社會階梯晉升至商人、農場主階層,成為葡裔之外,當地最具影響力的外來族群。
然而,華裔得以安居樂業,有賴葡殖政權的制度,不料莫桑比克獨立後,蘇聯和中國撐腰的馬列政黨莫桑比克解放陣線黨(FRELIMO)掌權、厲行國有化政策,華人資產瞬間化為烏有,大部分人跟隨葡人逃走。1977至1992年間的內戰,更令當地僅餘的華人陷入赤貧;內戰結束後10年間,治安依然欠佳,華商不敢長期經營、落地生根,昔日繁華的華裔社區,已不復見。
然而就在這時候,新中國勢力卻適時填補了空白。新華僑社群規模固然遠未恢復至昔日水平,但中國的巨大影響力,已體現在國企資本的各種佈局,當中又以基礎建設、原材料開發最關鍵。這些年,中國多次向莫桑比克提供無息貸款,又免除償還責任,條件往往是容許中方主導建造更多橋樑、港口、機場等設施。中資在基建領域站穩腳跟後,把戰線擴展至旅遊、電訊、房地產等行業,中國亦於去年首次力壓南非,一躍成為當地最大投資國。
中國國企資本在莫桑比克大舉擴張的同時,兩國政治互動亦變得密切,莫桑比克總統、總理及大批部長級官員前年訪華,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種種經濟合作被視作「中非十大計劃」的重要一環。莫桑比克的地理位置,也被中國官方定調為「海上絲綢之路在非洲的自然延伸」,也就是進入「一帶一路」視角了。
正如在非洲其他地方那樣,中國在莫桑比克的舉動,一直被西方和當地在野輿論批評:第一,中國企業不只在當地買賣產品,也輸出國內廉價勞工,奪去本地人工作;第二,自恃資方身份壓迫本地僱員,對當地保障勞工的法律要求視若無睹;第三,非法掠奪本地木材和礦產,把未開發的自然資源據為己有;第四,無視民意和環保標準,強行修橋築路,對生態或人文景觀造成破壞。以上種種質疑,可引伸更深一層的指控,即認為中國企業不但沒有運用影響力,引導莫桑比克政府改善人權,反而與其結成「不神聖同盟」,聯手壓迫基層勞工、掠奪資源,「行徑令西方望塵莫及」。
這些批評是否客觀持平,自然見仁見智,但中國的角色深深捲入當地內政,則是不爭事實。自從莫桑比克共產黨Frelimo放棄一黨專政,與宿敵Renamo「大和解」,於隨後五次全國大選一概獲勝;本已轉型為體制內最大反對派的Renamo,則在2014年大選後拒絕承認結果,並在其得票比對手高的7個省份,重新蘊釀武裝鬥爭。在不少非洲國家,在野黨及凝聚的民意,往往能對外來企業構成制約,乃至在政黨輪替後把政策逆轉。對於腐敗問題不斷、卻長年壟斷莫桑比克的Frelimo而言,未來它會與反對派爭奪民族主義高地、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抑或在經濟實力不足、國土或被分裂的現實面前,進一步倒向中國?
小詞典:Renamo (莫桑比克全國抵抗運動)
莫桑比克主要政黨,1975年,在鄰國羅德西亞 (今津巴布韋) 白人政權資助下成立,與Frelimo展開長年內戰。1992年,雙方簽約承認此後由民主選舉產生總統和國會,Renamo從此聲稱奉行保守主義,與放棄馬列主義、自稱改宗社會民主主義的Frelimo,在體制內分庭抗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