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壇,經常有「特殊關係」存在,最著名的自然是美英特殊關係,而葡語系大國巴西和葡萄牙這一對,到了二十一世紀,也同樣值得關注,只是通常不為英語媒體注視而已。
自從巴西在十六世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葡國精英便掌握巴西命脈,而巴西在十九世紀和平獨立後,依然由葡國王室成員出任巴西皇帝,精英階層還是那些人。即使帝國最終被廢,巴西和葡萄牙繼續是兄弟之邦,共同的語言和歷史背景,令兩國永遠藕斷絲連。
巴西面積極大,內部有不同文化,作為政治概念的「巴西」,本身就是由葡萄牙殖民者建構起來的,大部分國民都或多或少擁有葡萄牙血統。近百年來,兩國之間的新移民流動也有不少,今天在巴西國內,有近500萬國民的至少一名祖父母原居葡萄牙,葡萄牙國內亦有4%人口是巴西新移民。
1971年,葡巴雙方簽署條約,讓對方國民在本國享有幾乎同等的公民待遇。一系列消解雙方身份壁壘、減少人員往來限制的法律,造就了近10年有趣的移民潮:2010年葡萄牙面臨歐債危機、經濟低迷,大量葡萄牙人遠赴巴西;到了2015年巴西陷入衰退、葡萄牙轉危為安,又出現大量巴西人移居葡萄牙。長此下去,兩國民眾的身份認同,或將出現微妙演化。
早在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初期,經濟層面上,雙方已互許最惠國待遇;二戰後不久,兩國之間商品更出現高度流動、開業自由。然而在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等浪潮下,葡巴經濟關係也不再是兩個國家的事務,而是牽涉到歐盟和南方共同市場 (Mercosur) 兩大集團,兩國的經濟利益越來越跟各自集團的成員國綑綁。
面對這新形勢,葡巴都意識到加強合作的價值:第一,雙方都可成為各自陣營的「內應」,協助制訂更切合對方的政策;第二,透過這層關係,雙方都能在己方集團內,增加自身發言權;第三,雙方亦可讓兩國經濟聯繫「對沖」,避免在融入區域合作的過程中,過份喪失本國經濟主權,以及承受「一邊倒」風險。
今天巴西國力越來越強,已經是地理、人口和經濟大國,既是「金磚五國」之一,也是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的「四國聯盟」一員。另一邊廂,葡萄牙八面玲瓏的國策,既是西方眼中「第三波民主化」模範生,又是中俄等國的務實歐洲小伙伴,近年在國際舞台上頗吃得開,葡國政客先後獲選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聯合國秘書長等職,即可見一斑。基於這些優勢,葡巴兩國在國際舞台上,不時推動共同議程,例如葡萄牙力挺巴西「入常」、共同爭取讓葡語成為聯合國新一種正式語言,一方面期望巴西龐大的經濟潛力與葡萄牙的歐洲身份擦出更多火花,另一方面也積極聯繫非洲葡語各國,透過深化「葡語國家共同體」,提高全體葡語國家在國際舞台的地位。
不過說到底,兩國在地緣戰略的利益,也不是完全一致。巴西自覺是葡語諸國的龍頭,有意推動巴葡關係朝「美英模式」發展,即巴西以「葡語美國」自居。葡萄牙深知自己與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的巴西相比,即使是前宗主國,也只是小國,就像英國國力已經不可能和美國競爭,擔心過度靠近巴西、與過度依賴歐盟一樣,都不可取,因而有意識地把戰略目光分攤到不同角落。但「巴葡特殊關係」還是繼續朝「美英特殊關係」方向發展,比較葡萄牙和英國面對被前殖民地反客為主的回應,倒是相當有啓發性的。
小詞典:葡語國家共同體 (CPLP)
簡稱「葡共體」,成立於1996年,是一個由以葡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組成的友好論壇,九個成員國橫跨四大洲,合共擁有超過2億人口,被寄望成為葡語系版本的英聯邦。基於各種歷史聯繫和民間交流價值,近年日本、土耳其、烏拉圭等國也陸續加入其中,成為觀察員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