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

金正恩vs五強博弈論

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訪問北京,不過是東北亞「外交派對」第一波。

在未來數月,金正恩還會見南韓總統文在寅、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剛加入湊熱鬧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外,美韓有峰會,美日韓有峰會,前後大概還有其他峰會陸續出現。劇情如此緊湊,近年罕見,無論是高潮還是反高潮,都令人期待。更重要的是,情節很適合成為博弈論教材,而這類機會,已經不多。

各國憂慮被邊緣化

涉及朝鮮半島危機的主要國家,包括南北韓、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六強,而它們的決策過程都有一個前提:不能接受自己被排除在主要討論之外,也不希望自己國家處於被知會的邊緣化地位。從前各國口中還會裝模作樣掩飾一下,例如中國不斷說希望促成北韓和美國直接溝通,實際上卻很擔心它們一搭上線,就沒有了自己的角色,乃至給賣掉。而現在,這種對被邊緣化的憂慮,更是溢於言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接見金正恩,就是對美朝直接會面的回應,訊息就是說「不要以為可以擱下我們」,否則何時才會和金正恩「破冰」,尚未可知;至於日本更是公開酸溜溜,對成為朝鮮半島閒角感到不是味兒,否則安倍晉三也不會趕尾班車、紆尊降貴去平壤「拜見」金正恩。

由於真正決定誰被邊緣化的,偏偏是最不可測的北韓,金正恩變得奇貨可居,昔日各國領袖都可以對他擺譜,對「接見」他提出要求,現在卻是主客易勢。

各國的另一死穴,是誰也沒有信心從其他各方身上,得到完整資訊,令整個棋局變得不透明。六方傳統上的合縱連橫,大概是中俄在背後支持北韓,而美日韓結成同一陣線,但由於雙方都出現難以捉摸的「狂人」,加上中國崛起改變了東北亞勢力平衡,各國都在探索不同可能性。例如中國在朴槿惠上台初年積極拉攏南韓,不滿的北韓居然向日本示好;美國表面上和北韓劍拔弩張,卻似是為了繞過中國;特朗普曾在社交媒體批評習近平沒有盡全力管束北韓,但到了主動邀請金正恩會談,卻也瞞著北京;中國和俄羅斯對美國態度相近,但北韓為了減低對北京的依賴,也主動打俄國牌。凡此種種,只會令居於關鍵角色的北韓,有更多上下其手的空間。

各國領袖的博弈對象除了其他國家,還有國內民意。作為資深政客,這些國家領袖都明白朝鮮半島出現真正突破,可謂極難,重點不過是怎樣對談判結果自圓其說;應該定性為進展還是失敗,完全是基於內政需要。各國領袖都有各自的內部原因,利用這輪談判各取所需:特朗普面對中期選舉,各方普遍預測民主黨大勝,然後共和黨主流派就會逼宮,外交牌已是他力挽狂瀾的殺著;安倍晉三夫婦近月醜聞纏身,正需要轉移視線;文在寅上台不久,主打政綱就是「大和解」,極需政績支撐;普京、習近平兩大強人剛剛連任之餘,也在建立威權基礎,不能接受在如此重要的大舞台扮演配角,看看中央電視台怎樣剪接習近平講話時金正恩抄筆記的畫面,就見背後苦心。六大領袖當中,偏偏只有金正恩一人可以無視國內民意,因為「北韓民意」的掌控度極高,自己的彈性也最大,反正有進展是自己功勞、沒有進展是別國打壓和出賣,劇本都是滾瓜爛熟。

假如這是一副戰棋,玩家可以選擇飾演任何一人,金正恩肯定是首選。

小詞典:六方會談

2003-2007年,南北韓、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六國一共舉行了六輪會談,中國作東道主,商討朝鮮半島無核化議題,回應北韓核試引起的區域危機。會談並沒有實質成果,到了李明博成為南韓總統,北韓宣佈退出會談,局勢膠著至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