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星期一

博科聖地屠鎮的蝴蝶效應

法國發生舉世觸目的傳媒恐襲,幾乎同一時間,尼日利亞極端伊斯蘭武裝「博科聖地」對親政府民兵據點大報復,對巴加、多倫巴加兩鎮進行瘋狂「屠鎮」,據國際組織估計,死亡人數高達二千五百人(官方數字只有一百五十人)。兩事情同時發生,世界關注度絕不成正比,究竟原因為何,當另文探討。這裏先要說明的是,法國槍擊案固然對全球局勢影響深遠,其實尼日利亞的事也不遑多樣。

博科聖地「屠鎮」之慘況,也許比被廣泛報導的「伊斯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男嬰從孕婦肚中露出一半被槍殺等變態行為,本來只有極「重口味」的電影才會出現。此前同一組織集體俘虜女學生,將她們送去當人妻,還綁架喀麥隆副總理的妻子等,已是駭人聽聞。「伊斯蘭國」雖然也有對一些少數族群(例如雅茲迪人)集體屠殺,但夷平整個地方還不是常態,因為他們畢竟要「立國」管治。「伊斯蘭國」刻意通過新媒體傳播恐怖形象,結果求仁得仁,成了其另類動員力和「吸引力」,同樣殘暴的博科聖地卻沒能享有同一關注,這樣只會得出一個訊息:刻意經營恐怖形象而另有目的的,國際媒體就會被利用;只希望殘暴而不希望大舉宣傳的,國際社會的冷漠也同樣被利用。掌握了這潛規則,恐怕其他極端組織的暴行日後越來越多。

博科聖地坐大,本來就是令尼日利亞極尷尬的事。尼國軍方管治已久,無論怎樣還政於民,軍隊的影響力無處不在,然而卻對付不了這群暴徒,那為甚麼軍人還要享有特權?更甚的是,軍方在官腔以外,背後似乎也不希望外界太關注博科聖地,因為軍隊本身也經常被指違反人權,例如年前曾對博科聖地根據地的平民村落進行類似突襲,燒毀二千家園、殺了百多人。假如外界深究下去,自然會影響到尼國軍隊本身的既得利益和地位。

但尼日利亞畢竟是非洲大國,人口過億,一度是頗被看好的新興經濟體,假如博科聖地繼續坐大,經濟根本不可能發展:外國援助會被捲進軍事行為,國內不同教派、不同地方的矛盾會持續升溫,大城市可能不斷被逼接收難民,整個經濟發展模式有可能崩潰。更糟的是,國際油價大跌,對尼日利亞經濟是雪上加霜:評論通常認為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是油價大跌的重災區,乃至有認為是美國串同沙特等海灣盟友的大陰謀,卻忽略對尼日利亞的影響同樣深遠。一旦尼日利亞經濟起飛不成,整個西非也會受波及。

這樣下去,非洲並非不可能回復到十多年前「非洲世界大戰」的時代。假如有哪個國家能消滅博科聖地、同時改革非洲根本的貪污腐敗問題,它就是21世紀的新領袖。問題是,目前看不到任何國家願意趕這趟渾水,哀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