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法國槍擊案對「法國模式」的啟示

數月前,筆者應法國外交部邀請到法國考察,其後在本欄寫了一些文章分享,認為法國處理身份認同問題的方法很值得細讀。言猶在耳,法國就發生了嚴重槍擊案,槍手槍殺媒體《查理週刊》員工造成12人死亡,原因被懷疑與該媒體早前諷刺伊斯蘭教先知有關。無論真相為何,這都肯定對處理族群問題的「法國模式」帶來根本挑戰。

所謂「法國模式」與「英國模式」最不同的是,法國希望把所有移民融入本國文化,不但要認同國家,還要享有同一種法式品味,所以更要擺脫原來的身分認同。然而這模式在全球化時代,幾乎註定不可能持久,以下是一籃子原因:

一、 從前「移民」這概念是比較容易非黑即白的,要不完全落地生根、而在他方維持基本生活,幾不可能。但現在資訊科技發達,人口流動便捷,已移居法國的少數族群很難不和其母體維持聯繫,就像不少住在海外的港人反而比住在香港的更緊貼本地時事。假如加上宗教、意識形態等的不同背景,要完全融入法國的動機就更少。法國境內出現「次身份」,對主流身份進行顛覆之餘,那些人卻有能力把主流遊戲玩得好,已不是天方夜談。

二、 「法國模式」一直忽視階級盲點,當權者相信雖然第一代新移民可能居住環境較差,但第二代就已能完全融入社會,認為把新移民標籤為窮人並不公平,而且成功案例有如恆河沙數。問題是,失敗案例同樣也有不少,當第一代新移民居住的地區和外界隔絕,例如在巴黎市郊那些一般法國白人不會去的地方,他們就自然建立起不同於主流的向心力,社區就成為問題溫床。

三、 從前策劃大規模襲擊大多需要一定組織,現在資訊泛濫,獨行者或小規模組織只要懂得利用,就能輕易製造有驚嚇效果的行動;至於有一定規模點的組織只要和境外聯繫,就能製造國際事故。無論多完善的融和政策,都不可能杜絕這類獨行者出現。只要境外極端組織有辦法打動這少數邊緣份子,甚至不需要和他們直接聯繫,只要在網絡弘揚「理念」,也早晚有人為其代勞。

四、 當歐盟內部人口流動毫無關卡,理論上,不少住在法國的人,完全可以是無須接受法國同化政策的「歐盟人」。這為極端組織提供了極好的漏洞,足以抵銷法國一直以來捍衛自身獨特性的努力。一些比利時那樣的歐盟國家,已住了大量歐盟各國人口,再談國家認同已不設實際。法國當然會盡力維持「法國模式」,但那卻是和歐洲一體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馳的。

無論這次襲擊是多麼獨特,恐怕在可見將來,類似案例不會停止出現,當然兇手不一定來自伊斯蘭世界,同樣也可以來自任何其他背景,因為這正是全球化時代「非傳統安全」的範例。說回來,就是在中國內地,類似案例難道就不會出現?當然不是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