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星期四

基於利益與權力的「國家民族主義」

除了筆者連日談過的「公民民族主義」及「原生民族主義」,還有另一種大家常見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那可稱為「國家民族主義」。

與前兩者不同的是,國家民族主義者發表愛國言論,主要是因為他們依靠國家機器生存,或仰慕一種依附強權的感覺,意識形態不是以價值觀為感召,也不是以單純的血緣為依歸,而是以利益與權力為信仰。

國家民族主義以第三世界國家最為常見。李永剛教授曾形容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只視其國家為「個人和團體最大的現實福利單元」。他們愛國,是因為這個國家能給予他們很多方便,或者感覺到體面。也就是說,當這個國家過分弱小時,逃離國家或移民他方,往往是精英階層的選擇;即令是國家強大時,這些精英也每每一邊高呼愛國、一邊入籍外國,作為其最大利益之保障。

換句話說,國家民族主義者常兼有信奉「利益最大化」的現實主義者身份,當他們提倡本身的國家在國際間要加強角色時,其實不一定要發自內心或愛任何屬於國家的事物。不少政客與商人,一邊廂大聲疾呼愛國,要求推行教育政策及交流計劃,希望加強「民間愛國情懷」,另一邊廂卻申請移民或送子女到外國讀書,即可作如是觀。

理順關係 難以迴避

此外,不少見證國家由弱國變強的普通百姓,也容易成為歌頌強大的國家民族主義者,這是英、法等傳統強國人民不容易理解。其實,這只是起步比較點不同之故,大英帝國與法蘭西帝國國勢鼎盛時,建基於崇拜強大的愛國情緒,同樣是非常熱烈的。

由於今天中國政府與民族主義已在「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等理論下結成同盟,而國勢又在持續上升中,大環境對上述兩種國家民族主義者都十分適合,預計在未來一代,只會有更多國家民族主義者誕生與繁衍。由於此趨勢幾乎不能避免,身在香港,未來如何理順與國家民族主義者的關係,回應種種因為國家強大而產生的副作用,已成為下一代不能迴避的命題。

要強調的是,大家不應以非黑即白的分類法,只把某人某事列為某種民族主義的代表,因為公民民族主義、原生民族主義或國家民族主義等定義,從來難以完全清晰劃分。

在現實世界,人類的感情根本不可能二分為理智對感情,只是對不同意識形態有程度不一的依戀罷了。

明白這一點,無論學術還是民間就不同傾向的民族主義作爭論時,其實不必過分排他,論述才會變得立體及務實。說了這麼多,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大家了解在「一國」框架下,未來十年的香港恐怕會變得很不一樣,如何在情緒主導的愛國論爭中保持理性、堅持邏輯與維持原則,實在是一代人的責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