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二十一世紀,還有國家搞宮廷政變?有的,而且還有不少,但論及「宮廷政治」的複雜,還是首推沙地阿拉伯。沙地近年有一連串外交大動作,其實都可以看作內政的延伸,特別是剛出現的「易儲」。
深宮糾紛 影響頗大
30歲出頭的八十後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獲欽點為新王儲,取代現任王儲納伊夫(Mohammed bin Nayef)。兩人代表的,正是兩種迥然不同的外交理念。
根據沙地王室不成文傳統,王位通常兄終弟及,以免任何一支獨大。現任沙地國王薩勒曼(King Salman)的母親,是開國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沙地(Abdulaziz Ibn Saud)的寵妻,兄弟們成了一大派系;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沙地其他妻子的後代,則屬於另一集團。薩勒曼繼多位兄長之後繼承王位,舊王儲納伊夫是他的姪兒,用意是把王位交回到兄長家人。
然而,薩勒曼登基以來,就一直為親生兒子、也就是現在立的新王儲布局,他先立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沙地最小的兒子穆克林(Muqrin bin Abdulaziz)為王儲,再以納伊夫取而代之,當時說是「世代交替」。過渡期後,現在就是一家獨大了。
表面上,這些深宮的人事糾紛,和我們關係不大,其實卻是牽一髮動全身。被廢黜的納伊夫是沙特情報部門一把手,又擔任內政部副部長,背後還有龐大靠山,就是美國。他早年留學美國時,對美國風土人情頗為了解,主管沙特情報期間,與美英等國反恐安全部門密切往來,作風沉穩低調,頗受到西方好評,得過 CIA的「反恐嘉獎令」。在奧巴馬時代,納伊夫是美國最信賴的沙特代理人。
新王儲小薩勒曼的作風,則「進取」得多。2015年,他被父親任命為國防部長,成為世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隨後又被任命為「沙特經濟和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很希望在國際社會立威。一方面,他帶領沙特高調介入也門內戰、打擊胡塞武裝部隊,深化和伊朗的「區域冷戰」,又領導其他海灣國家圍堵卡塔爾;另一方面,他提出「Vision 2030」計劃,推動沙特經濟全面轉型,希望大幅增加服務業崗位、擺脫對傳統石油經濟的依賴,甚至有意削弱「國教」瓦哈比教士的影響力。
小薩勒曼要在父親健在時破舊立新,必須得到主要盟友美國的支持。偏偏特朗普對奧巴馬時代的中東政策多有指摘,對國安舊部與納伊夫的交情不屑一顧,與小薩勒曼在軍售、經貿等議題卻一拍即合。老薩勒曼在特朗普訪問沙特後宣佈易儲,等於暗示特朗普的默許,而特朗普的上台,對薩勒曼「家族政變」,可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小薩勒曼表面上已經穩定局面,但以前王儲為代表的傳統精英、以瓦哈比教士為代表的保守派,都有反彈的實力。一天老薩勒曼-特朗普體系尚存,小薩勒曼的安全有基本保障,相信他就會大刀闊斧,對內對外都要冒險改革。但改革風險極高,除了觸動國內既得利益,也可能引來外力干預。一旦已經80多歲的老王去世,或美國再次由特朗普以外的傳統精英掌權,整個中東形勢,可能天翻地覆。始終認為:世界一大不穩定泉源,來自沙特,未來只會更嚴峻。信乎。
小詞典:沙特阿拉伯王國
1744-1818年,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島建立「第一沙特王國」,通過和瓦哈比教派合流,得到神權統治的合法性,數十年後被推翻。1824年,沙特家族再建立「第二沙特王國」,又稱「內志王國」,1891年被敵對家族所滅。1902年開始,沙特家族再度立國,這次借助一次大戰機會,擊敗控制兩聖地的哈希姆家族,統一阿拉伯半島,建立「第三沙特王國」至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