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星期四

巴拉圭「蔣介石大道」的背後

巴拉圭總統卡特斯(Horacio Cartes)應台灣的蔡英文政府邀請訪問台灣,成為台灣當局與巴拿馬斷交後,近年難得出現的國際元首客人。然而,究竟巴拉圭這個南美國家對自身有何重要性,恐怕不少台灣人也不知道。

1957年,巴拉圭與已經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正式建交。這不同1949年前跟中華民國建交的那些拉美國家,巴拉圭是主動選擇「台灣政權」,這與冷戰期間巴拉圭的反共思想關係至巨。

當年,巴拉圭執政黨屬右翼,與古巴等左翼共產政權勢不兩立,而於蔣介石時期,台灣在南美一度有積極外交和輿論攻勢,頻繁邀請拉美政府官員、軍事領袖訪台,更秘密訓練了不少拉美軍人,背後自然有美國角色。

因此,不少上一代拉美官員、軍人,對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依然抱有好感,巴拉圭也不例外;不少台灣軍官曾到拉美長期交流,更成為今天台灣拉美研究的中流砥柱。

這次巴拉圭總統訪台時,3次提及蔣介石,蔡英文政府的傳譯人員卻以「先烈」、「偉人」等取代,被藍營批評為「去蔣介石化」。無論是否誤會,蔣介石確是維繫巴拉圭與中華民國外交的重要圖騰。巴拉圭首都亞松森(Asuncion)甚至有一條「蔣介石大道」,上有「蔣公銅像」、中式涼亭,命名於1976年,當時中華民國政權已失去聯合國席位,可見巴拉圭對台灣並非跟紅頂白;曾有巴拉圭左翼政黨要求把大道改名,也沒改成。巴拉圭總統知道蔣介石,大概是基本常識來的。

對台灣國際戰略而言,遠在南美的巴拉圭,也有特殊意義。民進黨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對外交有相當研究,她的著作《台灣大未來:海洋立國世界島》認為,台灣的自我定位,應是一個「海洋國家」,台灣的未來不在於「背面」的中國大陸,而在於東望「前面」的太平洋,成為連接東亞與太平洋、美洲的樞紐。那些中美洲、加勒比海友邦都是「大戰略」的跳板,而南美腹地的巴拉圭,正是終站。

話雖如此,台灣要靠金錢外交拉攏巴拉圭這樣遙遠的國家,恐怕也是力不從心。昔日台灣對巴拉圭的基建、醫療等援助甚多,即使到了馬英九政府後期,依然與巴拉圭訂立了五年住宅援建協議,總金額7100萬美元。但這樣的數字,對於北京今天的實力,只是九牛一毛。目前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與北京沒有邦交的國家,但中國大陸商人早就取代了台商,成為巴拉圭最有影響力的華商。我們曾介紹過香港註冊、資金相信來自內地的先科(亞洲)有限公司,它已經壟斷了巴拉圭不少業務,明言要和巴拉圭政要結交,「促進中巴關係」,主席亦成了巴拉圭華人總商會會長。2016年,巴拉圭與台灣的雙邊貿易額不足五千萬美元,與中國大陸的雙邊貿易總額卻高達11億美元,根本不成比例。要是北京真的要立心把巴拉圭拉過去,或直接捲入巴拉圭政黨政治,台灣恐怕沒有還手之力,而在目前剩下來的中華民國邦交國中,除了梵蒂岡,巴拉圭就是比較重要的一個了。這樣重要的「友邦」元首難得來臨,卻白白浪費「蔣介石感情牌」,何必呢。

小詞典:東方市(Ciudad del Este)

巴拉圭第二大城市,生產總值佔巴拉圭全國經濟六成,亞裔移民、尤其是台灣移民人口眾多。不少台灣移民從1970年代起,前來巴拉圭發展邊境轉口貿易,今天當地三成商店也由華人經營。當地居民無須簽證,就可到鄰近的巴西,目前是繼邁阿密、香港、巴西伊瓜蘇之後的世界第四大免稅商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