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星期三

誰是極右?由重構烏克蘭「國父」談起

美國極右團體冒起,新納粹組織公然活動,歷史上不同時代的美國名人紛紛被重新評價是左還是右。其實這樣的標籤,只反映過分簡化的二元對立,在世界各地莫不如是。筆者剛從烏克蘭回來,參觀了「烏克蘭獨立之父」班德拉(Stepan Bandera)的巨型銅像,卻同時聽到不少人視這位「國父」為「納粹分子」。當地不同派系利用「國父」借古諷今的手法,很值得閱讀。

班德拉的真正信仰,只是一個「烏克蘭本土主義者」,主張烏克蘭獨立:先是從奧匈帝國獨立,然後是從蘇聯、波蘭獨立。

1933年,班德拉成為「烏獨」團體「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OUN)執行長,以西烏克蘭為根據地。當時西烏克蘭由波蘭統治,蘇聯也虎視眈眈,希望西烏克蘭與蘇聯境內的東烏克蘭合併。班德拉既要反對波蘭政府,又要反對蘇聯,唯一能依靠的外國勢力,就剩下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成為依靠勢力

不久二戰爆發,德蘇瓜分波蘭,然後兩國大戰在即,納粹情報機關接觸了班德拉,向他提供大量金錢,支持他在烏克蘭展開反蘇運動。德軍不久進攻蘇聯,佔領烏克蘭全境,班德拉與納粹德國密切合作、「建立世界新秩序」,更一度「獨立建國」;雖然德國沒有承認這國家,但也視班德拉為合作對象。後來納粹覺得班德拉並非嫡系,擔心烏克蘭民族主義尾大不掉,又將班德拉等「烏獨」分子逮捕,囚禁於德國。期間另有OUN成員配合納粹屠殺波蘭人、猶太人,對此班德拉聲稱並不知情,並堅稱忠於自己的另一批OUN成員曾為猶太人偽造護照,協助他們逃出納粹控制區云云。戰後班德拉居住在德國,依然主張烏克蘭獨立,至1959年被蘇聯特工毒殺。

在本來就東西分裂的烏克蘭,班德拉自然是爭議人物。西烏克蘭曾長期被奧匈帝國、波蘭管治,有強烈西方認同,二戰時才被逼「加入」蘇聯,對此一直不滿,加上是班德拉起家時的根據地,一直視班德拉為「國父」。年前民調顯示,超過半數西烏克蘭民眾對班德拉有正面評價,西烏克蘭最大城市Lviv甚至樹立了班德拉銅像供奉,親西方總統尤先科更授予「烏克蘭英雄」頭銜。

在親俄的東烏克蘭,多數人卻對班德拉十分反感,認為他代表納粹,曾屠殺平民,親俄總統阿努科維奇也在繼位後取消了班德拉的「烏克蘭英雄」頭銜。這種爭奪歷史的戰線,和昨天談及的美國兩派重構南北戰爭南軍影響李將軍形象的動機,如出一徹,而且更劍拔弩張。在年前的烏克蘭革命/內亂,不少親西方群眾在廣場抬起班德拉遺像,親俄群眾則對之踐踏,並以此論證反政府群眾都是「新納粹份子」。在莫斯科,主流輿論認為烏克蘭「叛亂」是「納粹復興」,就是源自這段歷史淵源,但在西方媒體,幾乎從不見這種論述。真正的班德拉是誰、怎樣想,卻不再重要了。

小詞典: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Organization of Ukrainian Nationalists,OUN)

活躍在1930-40年代的烏克蘭獨立運動團體,主張於以武力爭取烏克蘭獨立,將波蘭、蘇聯等視為妨礙烏克蘭獨立的主要敵對勢力。1940年,組織進一步分裂,部份認可班德拉的領導,一度宣佈建立獨立烏克蘭國,後來遭到納粹德國鎮壓,部份則繼續和納粹合作。今天烏克蘭有同時反俄、反西方的極右團體,依然以此為道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