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星期三

巴伐利亞脫離德國獨立?

近年歐洲各國的分離主義此起彼伏,表面上沒有衝擊到德國,該國總理默克爾也被視為歐洲團結的圖騰,但其實這只是表象。德國重要州份巴伐利亞(Bavaria)便有自身的獨立情結,而且獨立發展的潛能還不小。

地方主義情緒依舊

巴伐利亞民族主義由來已久,跟德意志帝國的核心普魯士一樣,都有自身的獨特身份認同。巴伐利亞人雖然是德意志民族,但大多信奉天主教,昔日農業比工業發達,在文化層面跟奧地利乃至法國靠近,並不認同普魯士信奉的新教,也對普魯士式紀律頗有微言。德意志帝國統一後,被併入帝國的巴伐利亞雖然表面順從,但對普魯士的主導權時有牴觸,很堅持「一國兩制」,拒絕與之進一步融合。

巴伐利亞著名童話國王、天鵝堡主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Ⅱ)的悲劇結局,部分也跟普魯士vs巴伐利亞的微妙角力有關。

一次大戰後,德意志帝國解體,巴伐利亞民族主義受到激發,部分人主張王室自行獨立,部分主張跟奧地利合併,部分人倒向共和,部分則與共產主義結合,建立曇花一現的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Bavarian Soviet Republic)。在列強妥協下,巴伐利亞總算留在繼承德意志帝國的魏瑪共和國,但民族主義政黨「巴伐利亞人民黨」勢力甚大,曾試圖奪取巴伐利亞政權、宣佈獨立。這時候,納粹黨也以巴伐利亞為根據地,同樣竭力爭奪巴伐利亞人支持,最終通過利用國際形勢、發動國內宣傳機器,控制了包括巴伐利亞在內的德國立法機關和政府。但即便如此,巴伐利亞的地方主義情緒依舊,在南部天主教地區,納粹黨的支持率長期未能超過巴伐利亞人民黨。

德國再次戰敗後,巴伐利亞人也再次想到獨立,包括復辟巴伐利亞王國,王室也頗有此意,又是列強干預才未成事。想不到近年巴伐利亞民族主義捲土重來,原因不再是單純的歷史文化、宗教認同,更有現實利益考量。巴伐利亞佔據德國1/5國土,人口是第二大州,在小國林立的歐洲,完全達到建國規模,而巴伐利亞戰後從農業向製造業轉型,集中了德國不少高科技產業,BMW、Audi等總部都在巴伐利亞。巴伐利亞GDP 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名列前茅,如果單獨計算,可以在全球排進前二十名。在巴伐利亞本土主義者眼中,本州的強大經濟實力,為甚麼要和其他不相干的人共享?

隨著歐盟經濟融合,富國如德國一直被要求將財政資源向貧窮的東歐、南歐國家傾斜,雖然德國政府並非真的全力「施捨」,但相當部分的歐盟財政分配還是依賴德國,這筆賬,也被攤派到富州如巴伐利亞。另一方面,如本欄早前談及,德國經濟奇蹟的一大特色,是國內轉移支付數額大,社會保障多依賴大型出口企業的稅收。如此一來,巴伐利亞的富有企業,要向聯邦政府上繳巨額所得,變相是巴伐利亞補貼其他落後州份、乃至歐盟其他落後國家,令本土主義者愈加不滿。

在實際操作層面,巴伐利亞獨立目前並不可行:今年初有巴伐利亞居民向德國法院提交獨立公投申請,法院判決指憲法並不允許任何一州擅自脫離聯邦,不予批准。但巴伐利亞的獨立情結,正被本土派政黨Bavaria Party弘揚:今年7月,有民調指當地1/3民眾支持獨立,考慮到Bavaria Party在2013年大選僅穫本地2%選票,這情緒大有發酵空間。即使只是討價還價的過程,也足夠默克爾頭疼。

小詞典:巴伐利亞王國

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選侯國之一,拿破崙令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巴伐利亞宣佈獨立成為王國,在德意志邦國中,實力僅次於普魯士,居民信仰天主教,受法國影響甚深。普法戰爭後,巴伐利亞失去保護,被加入德意志帝國,但依然保留王國身份,享有高度自治,直到一戰德國戰敗,境內各王國全部被推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