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星期三

關島的身份認同:那是美國一部分嗎?

北韓金正恩威脅以導彈襲擊關島(Guam),雖然是打嘴炮,關島居民卻一度緊張,更認為自身並非身處美國本土,為何要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承受風險?

關島屬美國「非合併領地」

說來,關島在美國的法定憲制地位是「非合併領地」(unincorporated territory),而這類領地又分數種,未通過Organic Act法案成立的領地稱為「unorganized」,例如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否則就是「organized」,例如關島及波多黎各(Puerto Rico),但波多黎各的身份是「自治邦」(commonwealth),跟獨立前的菲律賓一樣,關島則沒有這身份。

具體而言,關島有自身民選政府,與美國州級別相仿的司法體系,關島居民都是美國公民,可以在美國境內自由遷徙、就業;當他們前往美國本土定居,就擁有與美國本土公民完全相同的政治權利。然而,居住在關島的居民不能修改美國憲法,也不能在美國大選投票,只能派不具有投票權的代表列席國會會議。美國國會有權推翻關島自行訂立的任何法案,並有權判定美國憲法中哪些條款適用於關島。

對關島人而言,這樣的身份是歷史遺留的結果,理應是最具彈性的。自從為西班牙政府効力探險的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於十六世紀踏上關島,關島就一直是歐洲殖民地,為美國管轄之前的宗主國是西班牙。

美西戰爭後,西班牙割讓關島予美國,而美國本來並沒有認真經營關島,直至二次大戰爆發,日本偷襲珍珠港後迅速攻佔關島,才讓美國意識到關島的戰略價值。1944年,美軍重奪關島,自此大規模在此駐軍,着手規劃當地經濟及政治發展。關島今天的民選政府、美國公民身份,以及旅遊業發展等,都是這時候才衍生而成。

然而關島與美國本土之間的關係,始終有點懸而未決,尤其是美國憲政體制內,始終未有明確規定未來關島的政治發展方向。不像二戰後聯合國委託美國託管的北馬里亞納群島,則在1975年與美國政府談判,成為了「自由邦」。值得留意的是,1962年,本來同種同源的北馬里亞納群島和關島,曾經舉行合併公投,由雙方政府共同策劃,主事者曾寄望二者合併後,共同與美國就憲制地位問題進行談判,暗示希望爭取獨立成州。北馬里亞納頗為積極,不料關島居民拒絕合併,對此各方有不同見解:有認為是關島人自身政治熱情有限,導致投票率偏低;也有說法指關島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遠超北馬里亞納群島,而自身就業市場有限、工資水平也高,關島人擔憂合併後,要承擔對方經濟發展的壓力;政治學者則傾向相信北馬里亞納曾長期被日本管治、成為「南洋廳」地方之一,二戰期間行為親日,和親美的關島產生隔閡,才是主因。總之,合併建州的可能性,已越來越低。

之後關島也不乏尋求更多自治權的聲音,甚至有人提議關島獨立。不過在現實政治,美軍視關島為第二島鏈核心,絕不希望關島基地的所在地失去控制,也不希望當地居民對美軍基地可以像日本人那樣「說三道四」。何況關島目前的經濟發展,主要靠旅遊業和美軍帶來的消費,二者都與美國密切相關,就算退一萬步能獨立建國,也不符合自身利益。不過代價就是當金正恩揚言以導彈襲擊關島時,關島居民實際上對局勢毫無發言權,既不可以獨立發聲,也不像一個州,沒有能力向美國聯邦政府討價還價。不過這樣的「危機」,大概極少出現,要不是金正恩創意無限,關島身份問題,還真沒有多少人關心。

小詞典:非合併屬地(unincorporated territory)

根據美國法律,「非合併屬地」是由美國政府控制、但不屬於美國直轄領土的地區。這些地區都位於美國本土以外,但與阿拉斯加、夏威夷等已經成為美國州份的不同,美國憲法不完全在非合併屬地適用,其適用範圍由美國國會決定。因此非合併屬地自身,也不享有美國各州的政治地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