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星期四

西烏克蘭可以獨立嗎?

昨天談及烏克蘭「國父」班德拉,反而成了今日烏克蘭東西分裂的催化劑,西部以他為「反俄羅斯」圖騰,鞏固身份認同。事實上,西烏克蘭跟親俄的東部判若兩國,並非始於班德拉,而是有更深刻的歷史。

德蘇秘密協定瓜分波蘭

在歷史教科書中,西烏克蘭包括「加利西亞」(Galicia),那是波蘭—立陶宛邦聯的領土,屬於哈斯堡家族(Habsburg)管轄,後來併入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國家,在當地成立了「加利西亞和洛多梅里亞王國」(Kingdom of Galicia and Lodomeria),居民有一定自治權,有自己的立法機關,能掌控自己的教育、文化、日常行政等政策,波蘭語、烏克蘭語和德語都是官方語言。一戰前夕,加利西亞是奧匈帝國最富饒的地方,對當地人而言,那是「Good Old Days」。

俄羅斯一直希望兼併加利西亞,一戰期間,俄軍一度佔領這個地方,最終給奧匈軍隊擊退。但隨着奧匈帝國戰敗解體,加利西亞併入新獨立的波蘭,但當地人情願自己獨立,一度成立「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為了加利西亞的主權和治權之爭,烏克蘭人與波蘭一度兵戎相向,但有見蘇俄的野心日漸龐大,烏克蘭人與波蘭還是結成統一戰線,接受加利西亞併入波蘭的事實;波蘭也效法奧匈的懷柔管治,繼續了加利西亞的黃金時代。

二戰前夕,德蘇秘密協瓜分波蘭,加利西亞終於被蘇聯佔領,併入蘇聯治下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為免當地人成為納粹的第五梯隊,或激起分離主義,蘇聯曾大規模將加利西亞的近20萬烏克蘭人流放西伯利亞,而在德蘇開戰後,這些人更大部份被屠殺。和奧匈帝國、波蘭相比,蘇聯的管制模式,讓加利西亞人「耳目一新」,對同屬烏克蘭、但久被俄羅斯同化的東部,也難以產生認同。

在雅爾塔會議上,加利西亞成為英美蘇博弈的籌碼,最終被承認繼續由蘇聯管治,而且烏克蘭也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之一,成了國際關係的特例,部份也是安撫散落全球的烏克蘭人。但西烏克蘭依然對從前的奧匈、波蘭管治深有共鳴,境內最要名勝也是那個時代的遺物,雖然境內的波蘭人、德國人早已被蘇聯遣返,但不少老一輩人還是以德語、波蘭語為母語,信奉天主教,對蘇聯的抗拒,也在烏克蘭境內最強烈。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遺產,同時希望靠散居各地的俄裔人口,強化「大俄羅斯認同」。這在東烏克蘭有一定效果,但西烏克蘭就堅決拒絕被稱為「小俄羅斯」。

俄羅斯以公投吞併克里米亞後,又在東部製造了兩個沒有國家承認的「共和國」作為緩衝區,其實西部也有人提出依樣葫蘆,宣佈獨立。假如加利西亞輕身上路,不用管烏克蘭其他地方的亂局,只要得到歐盟支持,成為科索沃那樣的「爭議主權國家」,只是舉手之勞。普京的立場,卻是要烏克蘭這樣半死不活的維持下去,各地都要獨立、卻都獨立不成,中央政府也威權喪盡,這樣烏克蘭就能夠成為東西方之間永遠的緩衝國,自己沒有資格成為強權,親西方的部份也不得不被折騰下去。這時候,回看一百年前奧匈帝國內的加利西亞王國,那卻是天堂了。

小詞典:《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二戰爆發前夕,蘇聯與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條約,希特勒希望避免陷入兩面作戰,蘇聯則希望為對德軍事行動爭取時間,雙方第一天就認定是權宜之計。通過條約,蘇德雙方秘密協定瓜分波蘭,並在1939年底付諸實行。戰後波蘭在德國吞併的領土上復國,被蘇聯佔領的卻再也要不回來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