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

中東進入「三國無雙時代」:沙特篇

月前在瑞士洛桑,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聯同德國「六強」與伊朗達成協議,簽下伊朗核談判框架協議,預定6月生效,內容包括伊朗要關閉三份之二的離心機設施、福多爾核工場只可作科研之用,而不可用作提煉濃縮鈾等,換取解除實施多年的經濟制裁。奧巴馬形容協議為「歷史性」,伊朗亦表明全力依協議行動,外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回國時受到英雄式歡迎。由於伊朗要重啓核研究十分容易,解除制裁又意味伊朗的區域行為得到合法性,這對整個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乃至世界形勢,都有深遠影響。

自從阿拉伯之春後,原有的區域大國分裂的分裂、強人下台的下台,阿拉伯世界早就缺乏有力的聲音。昔日龍頭如埃及、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等,今天都自顧不暇,而且在可見將來,都難以避免內部四分五裂。回想昔日美國用來制衡伊朗的,就是伊拉克;後來依靠派出地面部隊進攻伊拉克的,就是埃及和敘利亞;後期以地下方式付款的,不時有利比亞的一份,現在一切不復再。

這時候,原來被壓制的什葉派得以在各國乘勢奪權,伊拉克在「伊斯蘭國」據點以外,早就成為什葉派國家,也門叛軍也得到伊朗支持,再加上伊朗的傳統盟友敘利亞、唯一什葉派主導的海灣國家巴林,伊朗已儼然成為一方霸主。由於美國要依靠伊朗扶植伊拉克什葉派軍隊對抗「伊斯蘭國」,伊朗已正式躋身「穩定勢力」一方行列。

對此反應最大的,自然首推區內碩果僅存的另一大國沙特阿拉伯。沙特國王沙爾曼(Salman)向奧巴馬表示,希望框架協議有助促進中東穩定,但這只是門面說話。前美國駐沙特大使華萊士的話,可能才是真相:框架協議可能會迫使沙特變成核武國家,而有評論相信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由唯一有核武的伊斯蘭國家巴基斯坦直接入口。其實沙特早就明言,要是伊朗有核武,它一定也要擁有來自保,如今伊朗雖然「放棄」核計劃、卻得到更大的區域影響力,沙特發現還是棋差一著。與其年年花巨額軍費讓美國軍火商自肥,倒不如作驚人之舉:若沙特國內有鷹派如是想,絕不為奇。

目前正在進行的也門內戰,完全可以看作沙特和伊朗的代理人戰爭,一方代表什葉派,另一方代表遜尼派。對自居伊斯蘭聖地保護者的沙特而言,整個海灣都是其勢力範圍,遜尼派也應該為它馬首是瞻,自不待言。但沙特真正的擔心,還是一旦伊朗和美國關係正常化,伊朗以豐富的石油資源、優越的戰略位置,要重回昔日沙皇時代的伊朗和美國的緊密關係,並非絕不可能。

那時候,沙特的所有問題就會暴露:其實沙特的激進伊斯蘭帶來的潛在危險,可能比伊朗的什葉派更嚴重;美國國內一直有呼聲指蓋達、塔利班、「伊斯蘭國」等意識形態的源流,都是來自沙特;沙特違反人權的程度,較伊朗有過之無不及;而沙特權貴的揮霍,又要超過伊朗。美國是否值得長期扶植這個爭議國度,大是疑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