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星期三

新加坡的「馬來西亞牌」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逝世,他的老對手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發表頗為真摯的悼詞,總算為二人戲劇性的恩怨情仇畫上句號,也為李光耀治國的「馬來西亞牌」作了最好總結。

眾所周知,星洲曾短暫加入馬來聯邦,但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種族矛盾觸發兩次流血衝突,最終新加坡被趕出聯邦,因此李光耀曾說「新加坡獨立是被迫的」、「新加坡獨立日也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大日子」。

此後,李光耀偶爾還流露出他的「大馬來情結」,曾於1996年及2008年分別透露出帶領獅城重新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意願,前提是大馬放棄偏重馬來人的政策,例如教育制度等。這種「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令大馬成為新加坡獨立後的天然腹地,是新加坡資本出國與國民消費的不二之選。

星馬兩國經濟往來頻繁,彼此為對方最主要經濟夥伴之一。每日星洲跟大馬邊境城市新山的關口,至少有6萬架次車輛進出,大馬則在邊境附近的依斯干達(Iskandar)建立經濟特區,旨在吸引新加坡資本。新加坡目前是該特區最大海外投資者,佔總投資額16.6%。不少新加坡工廠已搬到當地,部分新加坡人也在當地置業,做法跟經常往返香港與深圳的港人差不多。為方便兩國人民往來,雙方政府已落實興建跨境鐵路系統,預計2020 年落成,由吉隆坡到新加坡只需90分鐘。

充分利用 確立身份

強調歷史淵源,對新加坡也有實利。新加坡一直由大馬購買廉價食水,馬哈蒂爾曾公開埋怨,指出馬來西亞一直在供水交易中賠錢,要求重新評估價錢。星馬兩份供水交易合約分別在1961年及1962年簽訂,大馬稱合約價格是根據1927 年的標準而定,且簽署時大馬顧及星洲是「一家人」,才以優惠價供水,如今應作修訂。李光耀一方面不斷尋找其他水源,把水資源問題提升到國防層次,另一方面積極與大馬討價還價,謀求續以現有價格購水。

另外,李光耀不斷強調馬來西亞的潛在威脅,以建立新加坡人的獨立身份認同。新加坡教育制度不斷教導學生要提防敵人,暗示的自然包括鄰國。李光耀曾說:「馬來海洋有一億多馬來回教徒,華人在這個充滿敵意的環境根本難以生存。」兩國也有一些象徵性爭議,來「論證」雙方的差異,例如丹戎巴葛車站問題。該火車站由英國殖民政府興建,英國人撤走後,由馬來西亞鐵路公司接管,隨着新加坡獨立,火車站便成為大馬的「孤島」,馬鐵最後2011年才撤走。

經過數十年,星馬分家早成既定事實,但李光耀還不時警告,不能保證100年後還有新加坡共和國存在,提醒國民獨立並非必然。一個面積遠比自身龐大的鄰國被「使用」得淋漓盡致,可見李光耀的手腕十分高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