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2日星期六

訪問梁啟智:美國總統選戰 大數據派用場

隨着最後一場電視辯論結束,美國大選進入最後階段。除了總統選舉外,美國的眾議院全部議席,以及參議院33個議席也會進行改選。選舉結果將影響美國未來幾年的政治格局,同時,也對經濟和外交政策方向有所啟示。世界各地有不少學者就選舉撰寫分析文章,討論選戰中的不同議題,以及選舉對未來環球局勢的影響。在香港,梁啟智博士是其中一位深入評論美國大選的學者,他留學美國克拉克大學,取得國際發展碩士,其後,在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地理學博士。今年年初,他開始就美國大選撰寫了一系列文章,讓香港人了解美國的社會制度、選舉方式,以及傳媒等各個議題,相信他能讓我們對美國大選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受訪者:梁啟智(Leung, L)
訪問者:沈旭暉(Simon, S)
整理:李志鵬

S: 你何時開始接觸美國政治?
L: 在香港完成本科課程後,到美國修讀碩士,其後也完成地理學博士學位。對美國政治的興趣源自於電視劇《白宮群英》(The West Wing),在美國留學期間正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熱播時期。2000年,在美國經歷了第一場總統選舉,當時對大選不甚了解。我在麻省左翼氣息濃厚的學院讀書,不少同學都支持左翼候選人。4年後,民主黨的庫辛尼奇(Dennis Kucinich)參加初選,他曾是美國最年輕的市長,亦是著名左翼政客。他的背景吸引我參加了他的造勢大會,與他握手,也聽過他的演說。這些經歷令我更有興趣去探討美國選舉。今年我把這興趣變成工作,於專欄中分析美國選舉中值得討論的議題。

S: 你的學術經驗如何影響你對美國大選的分析?
L: 我主要研究範疇是地理學,而非公共事務,當時的研究涉及人口學,也開始接觸美國歷史,以及人口普查歷史,最早的資料甚至可追溯至美國在1790年舉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或者因為這個背景,我的選舉評論傾向以人口統計作分析,多於評論候選人。人口統計資料能抽離候選人之間的爭論來理解選舉。美國政黨亦會仔細分析選民資料,由此得知不同界別選民的取態。這幾乎已經顯示了選舉基本格局,候選人只是完成各自的「戲份」。

S: 最近大選民調顯示,民主黨的優勢逐步擴大,為何會出現這情況?
L: 背後有很多原因導致這情況,共和黨有不少人參與初選,變相分薄了票源,令特朗普勝出初選。共和黨的票源本已不斷縮小,而特朗普的行為和言論,令共和黨內部進一步分裂。若以特朗普的主張,減去他侮辱女性的言論和生活中的污點,這可能會令選戰未至於一面倒。因此,下屆可能會出現一個言行較合大眾想像的「特朗普2.0」參選。回顧過去幾屆選舉,民主黨的基本盤有242張選舉人票,加上一些本來是搖擺州但最近投向民主黨的州份,如維珍尼亞州,便能達到270票勝出的門檻。希拉莉雖然不討好,但得到黨內重量級人物支持,加上美國經濟復甦,都對她有利。相反特朗普面對不少黨內批評,難以凝聚支持。

S: 面對目前情況,共和黨會如何應付這場選戰?
L: 這次大選並非只是總統選舉,同時也是參眾兩院選舉,因此兩黨亦會爭取在議會的支持。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投放於支持特朗普的資源少之又少,而是把重點放在國會選舉。若希拉莉當選,而沒有參議院的控制權,那麼她在委任法官,以至主要官員時會面對很大困難。同時,共和黨可能藉控制參眾兩院,令政府中的一些職位懸空。這就會令民主黨在兩年後的中期選舉前一事無成,因而影響選情。

S: 未來共和黨如何改革和轉型?
L: 共和黨在上次敗選後撰寫了檢討報告,指出要爭取少數族裔支持來擴大選票來源,可是事與願違。未來,除非民主黨執政出現重大失誤,而共和黨又能推舉一位受歡迎的候選人,共和黨才有機會重新執政。共和黨內亦可能分裂,共和黨一直以來的支持者是大商家和財團,他們比較傾向支持移民和自由貿易協定,可是,有不少共和黨人反對相關議題。共和黨可能面對轉型,但這非在4至8年能完成。他們可能出現內鬥,黨內建制重新出現,亦可能有「特朗普2.0」出現。
長遠來說,從人口學來看共和黨前景很不明朗。以有30多張選舉人票的得州為例,一向被視為保守州份,奧巴馬上屆選舉就以超過一成之差落敗。然而最近的民調顯示,希拉莉只落後6%。這是因為得州鄰近墨西哥,州內移民人口上升,而州內的奧斯汀和聖安東尼奧市積極發展高科技,不少公司紛紛進駐,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矽谷,吸引不少年輕人到當地工作。這兩種轉變都會增加了民主黨的支持度,如果得州也變成搖擺州,共和黨一定要大改革才能翻身。事實上,類似的人口轉變在維珍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更為明顯,今屆如無意外會投向民主黨。

S: 民主黨會如何打餘下的選戰?
L: 希拉莉可以選擇平穩勝出,也可以選擇進攻共和黨傳統票倉。猶他州是共和黨票倉,州內有不少摩門教教徒。可是,特朗普的言行牴觸摩門教的原則,可能令他們轉投民主黨。這可以進一步擴大她的領先優勢,駁斥特朗普指選舉舞弊的指控。她也可能轉向參眾議員席位競爭激烈的地方拉票,如能幫助民主黨贏得參眾兩院選舉,日後的施政將更方便。

直斥候選人謊言 港媒要學

S: 隨着科技發展,美國政黨如何將相關技術應用到選舉宣傳中?
L: 過去10多年,社交媒體蓬勃發展,美國政黨也懂得利用資訊科技去打選戰,他們推出一些智能工具包,支持者能自發地根據指引去拉票。更重要的是政黨利用大數據,針對性地拉票。另外,他們利用聯邦私隱法律漏洞,建立全國選民資料數據庫,當中包括選民的登記資料、信用卡,以及在超市消費習慣等資料,分析相關數據後,針對性地拉攏某些選民,例如發電郵、打電話,或是義工親自上門拉票。他們傳送至每個小區的電郵亦有所不同,以針對當區選民所關心的議題,藉此增加該區的支持度。

S: 香港媒體為何要重視美國大選?
L: 美國傳媒不但主持大選論壇,也即時指出候選人的言論是否欺騙選民。其實香港也需要有相同機制,指出候選人的言論和數據是否屬實。其次,媒體是民主社會的第四權,因此在選舉中須承擔重責,捍衞民主社會的發展。另外,不少香港傳媒訪問唐人街華人的意見,但一個受訪者不代表所有當地華人。他們應從各個選舉民意調查中了解當地華人的取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