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ViuTV的節目到訪了加勒比海蒙塞拉特島(Montserrat),它的身份是英國「海外領地」(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y, BOT),也就是曾幾何時的香港身份(1981年後,香港稱為「Dependent Territory」,這名字在2002年正名為「海外領地」)。目前,英國有14塊海外領地,本來都是殖民地,而在去殖化綱領中,自願以「海外領地」身份保持與英國的聯繫。
英國海外領地共有172.8萬平方公里,較著名的有直布羅陀、福克蘭群島、開曼群島等,聽起來很大,但其中有170.9萬平方公里都是英屬南極領地(British Antarctic Territory),主權歸屬尚有爭議,故此剩下來的只有不足2萬平方公里(相等於約10個香港),人口總共約26萬人,他們即是BOT公民。
BOT公民涵蓋所有BOT,可以經由在BOT的地方出生、世襲繼承、歸化等3種途徑獲得。不同BOT自治政府有權訂立各自的出入境管理制度,包括在BOT公民之下,劃分各領地的「本土人身份」(Belonger Status)。隨着《1981年英國國籍法案》和《2002年BOT法案》頒布,「BOT公民」與英國本土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加強。
除了「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英屬基地區」(Sovereign Base Areas of Akrotiri and Dhekelia)之外,其他BOT公民於2002年5月21日起一律自動成為英國公民;之後獲得BOT公民身份的人,亦可以通過登記獲得英國公民身份。這就是香港回歸前千辛萬苦爭取、而絕大多數人不可得的「居英權」。到了香港回歸後,英國才修例,對其他BOT可謂誠意十足;對香港而言,自然是另一回事。
BOT由英國政府的外交及聯邦事務部處理(除了「英屬基地區」歸國防部管轄),實行高度自治,英國政府在六大範疇存有直接「責任」:國防、經濟發展、環境保育、改善治理、促進社群多樣性、增進與世界的聯通。英國海外領土協會(United Kingdom Overseas Territories Association,UKOTA)在倫敦代表BOT的集體利益,英國政府對BOT提供經濟援助,如蒙特塞拉島及聖海倫娜島(Saint Helena),就收到來自英國政府的年度補貼。英國政府還設立針對BOT的基金,如Good Government Fund、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Programme Budget等,這些都是留住BOT的重要誘因。
憲制上看,英女王是各BOT的國家元首,對有常住人口的BOT,總督由女王任命,行使元首職責;對沒有常住人口的BOT,女王任命專員(Commissioner)。BOT總督或專員大多是來自英國本土的退休高級將領或政務官,職責大體是禮儀性的:任命政府官員、保持英國與當地的交流、出席禮節性場合等。BOT都有各自獨立的政府機關和司法體系,有選舉產生的議會和政府(政府首腦經總督任命),獨立制定基於英國普通法的本地法律。尤其在直布羅陀、百慕達等人口較多、歷史悠久的地區,自治系統非常完善。
正因為高度自治的憲制地位,和來自英國的財政、軍事支援,加上要獨立的前殖民地都已經獨立了,這些BOT在過去數十年,一直沒有製造大麻煩,反而很懂得利用自身獨特地位,向不同方向謀利益。BOT的外貿對象除了英國本土、各自的鄰邦,還有歐盟,漁業出口更將歐盟視作第一大目標市場。不少BOT在歐盟國家設有辦事處,開曼群島還接收歐盟的發展援助金。
然而,這些安排全是基於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的前提建立的,因此當英國脫歐,BOT政府都深表憂慮,呼籲英國與歐盟談判時,不可將BOT棄之不顧,這也成了這些BOT數十年來首次認真思考是否要改變身份的契機。然而,除了直布羅陀等歐洲BOT,其他脫離了英國庇蔭,更沒有指望加入歐盟,討價還價空間有限,只能要求強化在英國內部的角色。反而英國逐漸知道如何利用BOT的獨特身份,進入不同區域的國際平台,「一國兩制」對中央的優勢,全在於此。
小詞典:英屬南極領地
英屬南極領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里,英國在1908年基於對福克蘭群島附近南大西洋的控制,宣佈對這一南極區域擁有主權。二戰期間,英國設立在南大西洋偵測情報的「塔伯倫計劃」,後來演化為「英國南極調查局」,負責英國在南極洲的科研。阿根廷和智利在南極洲聲稱擁有主權的領土範圍,與英屬南極領地有部分重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