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個月,朝鮮半島風雲突變,一度讓各方擔憂「第二次韓戰」、甚或「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即。然而,最終北韓新一輪核試驗未有發生,美軍也沒有對朝鮮動武,各方紛爭依舊維持在口頭層面,特朗普更揚言願意與金正恩直接對話,這可說是美朝關係的突破性發展。
在網絡世界,網民習慣每一刻都有「新聞」,即使沒有,也須要製造一些熱點;但在現實世界,試水溫的動作,始終多於動真格。回顧各界認為朝鮮局勢升溫的根據,不少都有炒作之嫌。
例如俄羅斯《真理報》Pravda在4月12日報道,金正恩「已經下令」疏散平壤近60萬民眾,這消息迅速被西方媒體廣傳,再成為一些華文媒體的頭條。根據這則報道,北韓當局似乎預計將與美國在短期內爆發「大戰」,而平壤的防空洞不夠容納所有市民,因此要把多餘人員作緊急安置;但事實是,平壤市民的生活一切如常。當時筆者的同事正在平壤,不但平壤人民對「大撤退」一無所知,連外界到北韓旅遊的安排,都可以一切照舊。俄羅斯的「報道」,大概是從一些非官方渠道獲得「訊息」,指北韓最高當局下令「一旦戰爭出現」,會如何如何,但輾轉就變成了「平壤居民大疏散」。
網媒需官能刺激新聞
與此同時,也有外國記者在Twitter上透露,平壤當局要近期赴朝的外國記者取消預定行程,為所謂「大型及重要事件」做準備。而事實上,北韓久不久就會「溫馨提示」各國駐朝外交官、記者,要準備因應任何緊急情況隨時撤退。最初各國都煞有介事,後來「狼來了」效應發酵,一切見怪不怪。
幾乎是同一時間,中國方面也彷彿傳出令人不安的訊號:不少媒體報道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因為「局勢危急」,全面暫停北京至平壤的航班。國航是目前除了北韓的「高麗航空公司」之外,唯一飛行北韓線的航空公司,這本身也是北韓賺取外匯的渠道之一。但對於這則新聞,其實根本不是「新聞」,早於數個月前已公佈相關消息,這次國航也特別澄清,指一來只是停飛了部分航班,二來停飛原因是客流量減少,純粹是商業決定。就是國航完全停飛,就是不是完全商業考慮,更多也是北京配合聯合國制裁的姿態,多於是「局勢緊張」的指標。中國旅客就是不經國航,依然有不同渠道到北韓旅遊;近月到北韓旅遊的中國團,就完全不受影響。
說了這麼多,為甚麼上述新聞會在全球不同地方出現?除了是媒體、特別是講求即時性、爆炸性的網絡媒體需要官能刺激的新聞,也有結構性背景。自從特朗普上台,全球局勢的不可測性大增,各方都不知道過往的潛規則是否還有效,一切小動作都容易被無限上綱,這也為金融分析員提供了需要的「危機」。連本來相對容易受控的中國媒體,也因為官方需要借助民族主義為宣洩口,默許了不少灰色地帶的國際新聞評論空間,北韓尤其成為箇中重點,所以相比起十年前,關於北韓的種種新聞、評論大增,抽空地看,似乎大變在即,但其實一切依然有其規律可尋。這不是說朝鮮半島沒有爆發衝突的危機,而是說危機要是真正爆發,官方會有其他動作,媒體要捕風捉影,並不容易。
小詞典:《真理報》
蘇聯時代的官媒,以報導蘇共官方訊息著稱,蘇聯解體後輾轉被俄羅斯共產黨購回,成為其喉舌,代表了俄羅斯新左派的聲音,路線接近各國左翼黨媒,但與俄羅斯的國家立場已完全無關,公信力也存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