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特朗普「通俄門」關鍵:普京「大中東戰略」

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解僱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震撼美國政壇,導火線之一,據說是科米調查特朗普團隊的「通俄」行為毫不留手。與此同時,特朗普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洩密」,提供關於「伊斯蘭國」(IS)的機密情報,又惹來廣泛批評。這裏的關鍵,除了美國國內黨爭、意識形態衝突,還涉及俄羅斯中東外交的具體行為:假如俄羅斯對美國果真有奇怪的影響力,或對美國外交籌碼瞭如指掌,後果確實可大可小。為此我們必須對普京的「大中東戰略」全盤掌握,才能明白美國那麼多外交官、情報人員為何對特朗普如此不滿。

目前中東焦點,首推敍利亞戰場。敍利亞與俄羅斯本土相隔遙遠,政治、宗教、戰略環境大異,普京在格魯吉亞、克里米亞等地得心應手,卻不代表在敍利亞有同一優勢。俄羅斯依舊積極介入敍利亞、維護巴沙爾(Bashar al-Assad)政權,首先自然建基於巴沙爾家族的「代理人」身份:早在蘇聯時期,他們就是克里姆林宮的戰略盟友;相反在奧巴馬任內,美國卻在「阿拉伯之春」,拋棄了長期親美的埃及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政權,對親美威權政府帶來極大震動。如今俄羅斯通過挽救巴沙爾政權,展現捍衞盟友的立場,維護了俄羅斯作為大國的戰略信譽,就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

敍利亞的地緣位置,對俄羅斯的軍事利益更是至關重要。1971年,作為對敍利亞外債減免協議的一部分,蘇聯租用了敍利亞港口城市塔爾圖斯(Tartus)的海軍基地。這基地成了蘇聯在地中海唯一有實際控制權的港口,也是蘇聯在中東的槓桿。這一情形,在40多年後的今天依舊沒有改變:俄羅斯在中東的商貿活動、戰略部署,均嚴重依賴這港口;俄羅斯向敍利亞(和地中海其他行動)部署艦隊,也都以塔爾圖斯基地補給支援。不久前,巴沙爾政府除了延長俄羅斯使用基地年限49年,還把這海軍基地範圍的領土主權「轉讓」給俄羅斯,雙方商議了一系列基地擴建升級計劃,包括把目前停泊驅逐艦的港口,升級至可停泊航母的規模。有了塔爾圖斯作為俄羅斯棋子,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優勢就受到有力制衡,例如早前空襲敍利亞政府軍機場,就投鼠忌器。

此外,敘利亞的地理位置,是連接中東天然氣儲備與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必經之途,這一結構背後,就是巨大的利益。憑能源業支撐經濟的俄羅斯,自不會視而不見。如果俄羅斯能控制這一管道,克里姆林宮就多了和歐洲討價還價的籌碼。俄羅斯、敘利亞、伊朗正計劃聯合修建中東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管道,抗衡親西方國家卡塔爾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計劃,這就要求敘利亞不僅有穩定環境,更要有親俄政權。假如歐洲要依賴俄羅斯-伊朗-敘利亞能源管道,美國多年建立的中東能源網絡,就會被廢掉一半武功,而俄羅斯對歐洲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

當然,普京的「大中東戰略」不限於敘利亞一國,另一個關鍵槓桿,就是剛經過選舉洗禮的伊朗。伊朗核危機解決、制裁被取消後,在中東的影響力日趨擴大:目前伊朗是阿薩德政權的最重要區內盟友,伊朗武裝力量頻頻捲入其他戰爭,如也門、伊拉克、黎巴嫩等。俄羅斯今年顯著加強與伊朗戰略配合,雙方都希望削弱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除了展開能源合作,伊朗也允許俄羅斯戰略轟炸機使用境內機場。早前美軍空襲敘利亞後,普京第一時間與伊朗領導人通電,可見兩國的「戰略性夥伴」關係;而特朗普對伊朗的態度遠比奧巴馬強硬,無形中卻是把伊朗推給俄羅斯,同時伊朗畢竟又已被「放生」,這些都正中普京下懷。

當俄羅斯的區域影響力增加,主動投靠的區域強國也開始出現,例如土耳其。一直以來,土耳其都要求阿薩德下台,去年曾擊落短暫進入領空的俄羅斯軍機,長期是北約看管俄羅斯的第一線。不過隨著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大權獨攬,和西方關係變差,土耳其對俄羅斯的態度卻逐漸緩和,除了就擊落俄機事件道歉,也希望和俄羅斯改善關係。普京一方面拉攏埃爾多安,另一方面卻與土耳其的眼中釘、庫爾德武裝接觸,例如早前俄羅斯促成敘利亞各方和談,就表示考慮在敘利亞境內成立庫爾德人自治區,令土耳其有求於莫斯科的地方更多。此外,連美國在中東、阿拉伯地區的堅定盟友如以色列、沙特、埃及等,都在去年至今加強了和俄羅斯的聯繫,敘利亞、經貿、軍售都是普京的王牌,可以說美國能提供的,俄方都不落人後。美國情報人員一直不滿俄羅斯以「打擊伊斯蘭國」之名,不斷拓展勢力,特朗普這時候卻向俄方提供「伊斯蘭國」機密情報,其敏感性,可想而知。

總之,俄羅斯在中東部署的終極目標,就是試圖取代美國、或最低限度平衡美國,成為中東各方勢力之間的「離岸平衡者」。普京種種行為,除了展現俄羅斯作為大國的存在感,更有實質地緣政治、軍事、經濟利益;相反美國在中東的具體利益,隨著對中東能源需求減少、軍事開支居高不下,卻不一定十分實在。美國成為中東幕後操盤人,其實並非必然:地理上相隔十萬八千里,宗教上容易惹禍上身,經濟上也不存在類似「一帶一路」的大手筆,只是昔日冷戰加上石油戰爭,才承擔了上述功能。時移勢易,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正是主張美國部份「交出」各地造王者身份,讓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義務和責任,從而把資源投放在更適當地方。假如上述思維變成具體政策,第一個無任歡迎的,正是俄羅斯。

特朗普團隊「通俄」的內情被調查中,我們也難以相信,他會因為個人企業利益,而成為「美姦」;依靠俄羅斯黑客勝出選舉一說,也似乎被無限誇大。但特朗普作為外交門外漢,地緣政治的知識和邏輯,自然不是KGB出身的普京對手。假如他衷心希望通過和俄方「加強溝通」,作為自己和國內外對手討價還價、加強槓桿的籌碼,這自然是生意人經營之道,卻很可能被對方將計就計、乘虛而入,從而製定針對性部署,而這邊廂,依然可能被蒙在鼓裏。「通俄門」的核心問題,全在於此。

小詞典: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航母,亦是今天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2016年10月,該艦南下至地中海,參與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活動。西方普遍認為該艦裝備相對落後、故障不斷,象徵俄羅斯軍力下滑;但較美國航母依賴艦載機的特點,庫茲涅佐夫號本身的攻防實力還是頗為可觀,是不可忽視的戰鬥力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