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星期二

保守與激進:教宗美國旋風的背後

習近平訪美時,教宗方濟各也在訪美,媒體難免比較二人所獲的待遇。雖然兩者的身份難以直接類比,但美國社會聚焦「方濟各旋風」,畢竟淡化了習近平之行的報導。這種關注並非純然與梵蒂岡有關,方濟各繼位以來的種種姿態頗得西方輿論好感,才是他的「軟實力」所在。

方濟各於2013年3月繼承本篤十六世,成為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歷史性請辭雖說是「健康理由」,但一般相信與改革梵蒂岡官僚機制時遇到的各種陰謀與壓力有關,而方濟各的改革形象只有更鮮明。去年12月,方濟各一反傳統,在梵蒂岡周年聖誕聚會力批教廷「15宗罪」,包括自以為不朽、心靈及精神僵化、言行不一、神化領袖、貪戀物質等,指教廷猶如患上「靈性腦退化症」。教會歷史學家梅洛尼(Alberto Melloni)認為,方濟各語氣之強硬乃史無前例,可能與本篤十六世祕密調查教廷貪腐問題卻遭洩密有關;也有分析指,這是對教廷內的敵人發出「最後通諜」。

《紐約時報》認為,「方濟各的任期可能不會最終動搖歷史悠久的天主教教義,但卻已重塑了教會的運作方式,變動了其中的人事。」「變動人士」,正是方濟各每天都要面對的內戰,很需要高人氣作為底氣。他不斷以溫和派取代保守派神職人員,嘗試打破以熱內亞為中心、前國務卿貝爾托內樞機主教(Tarcisio Bertone)的權力圈子。2013年9月,他把貝爾托內的盟友、曾管理「聖職部」的皮亞琴察樞機主教(Mauro Piacenza)降職,並在樞機團大量任命新人,不少來自發展中國家與南半球。方濟各的另一戰線,在於增加帳目不清的梵蒂岡銀行的透明度,而這會影響不少主教的事業階梯。與方濟各相識超過20年、著有《方濟各:生活與革命》的阿根廷記者皮凱(Elisabetta Piqué)曾言:「他不是一個未經世事的人。他和羅馬教廷的這個派別之間發生的事,幾乎稱得上是一場戰爭。」

方濟各與本篤十六世有兩點不同:他不會刻意迎合保守派,而且沒有前任愛自上而下發「教皇通諭」來表達觀點的習慣,卻好以平民方式溝通,予人基層教區神父的觀感,令他得到「人民教宗」的形象。加上他生活不愛奢華,會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棄主教官邸住公寓,又關注貧富差距問題,都令他口碑載道。

然而,期望方濟各在教廷改革內政以外的議題有大突破,卻是不大現實的。他形象固然傾向開明,但很多態度都是避重就輕。例如他說「如果一個人是同性戀,而他擁有良善並要尋求天主,我憑什麼去論斷他?」,固然令同性戀者受落,但並沒有觸及教義的底線;他為女性囚犯及穆斯林信徒洗腳,而沒有直接參與相關平權運動,似是公關多於實際。這類姿態,足以令自由派士氣大振,但化成政策,則尚欠助力。

事實上,方濟各不是會在現實政治議題硬碰硬那種人,例如去年12月,他以「與中國關係脆弱」之由,拒絕與達賴喇嘛見面,似乎也不會高調批評中國人權。這不像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回到祖國波蘭,會對共產政權下的波蘭人說「你們有尊嚴,不該卑躬屈膝」。凡此種種,可見方濟各政治手腕嫻熟,懂得利用公關手腕達到目的,也懂得利用形象迴避最敏感議題。他能在上任九個月內成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自有原因。

小詞典:梵蒂岡

梵蒂岡是全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前身為「教皇國」,現在是意大利首都羅馬內的國中國。「梵蒂岡」一詞,同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等,有宗教和政治雙重身份。梵蒂岡作為國家的元首為教宗,作為教廷的領袖也是教宗,與179個國家或地區有邦交,也是聯合國「觀察員國」,管理全球天主教徒的宗教事務,影響力頗大,也因此與中國、越南等一直有任命權的衝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