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文學,只要一提起「巴黎」,就彷彿代表浪漫,所以以「巴黎」為題材的流行曲從不缺乏,例如王菲的《巴黎塔尖》、黃凱芹的《彌月醉巴黎》、王菀之的《巴黎沒有摩天輪》等,都是一時之選。但直接以法文讀出「la tour Eiffel la tour Effiel」的香港流行曲,相信只有一首,大概也後無來者,這自然是伍詠薇的《失落於巴黎鐵塔下》。伍姑娘的兄長補習天王Richard Eng是法語專家,她的法文自不是問題,可憐那些MK唱K人,就鮮有不被難倒。
《失落於巴黎鐵塔下》並非簡單以巴黎鐵塔為浪漫符號,反而對這個旅遊熱點的遊人略帶諷刺,對浪漫化這景物的自己也進行自嘲,這種態度,可謂和本土法國人的想法暗合。巴黎鐵塔即「埃菲爾鐵塔」,興建於1887年,1889年完工,原目的是為當年舉辦的巴黎世界博覽會開幕剪綵。
在那個時代,鐵塔一度是全球最高的建築物,出現時受到不少質疑,就像羅浮宮出現金字塔入口時,傳統法國人認為大煞風景。世博舉行後,巴黎鐵塔的正式功能已完結,放在那裏雖然還有發送無線電波的用途,但基本上是擺設品。有戰略電腦遊戲因此開巴黎鐵塔玩笑,說它的作用就是被特種部隊「磁化」去殲滅本地軍隊,橋段天馬行空,卻反映了鐵塔失去功能的事實。
面對這景點,不少法國人的態度,就像香港人對大嶼山大佛一樣,沒有事不會專門去,去也是為接待親友,私下甚至會說「識得去梗係唔去呢啲」,因為那已淪為遊客附庸風雅的吵鬧之地。
伍姑娘這首名曲,訴說在巴黎鐵塔下一個人撫今追昔、失去戀人的情懷,歌詞的「巴黎鐵塔」沒有高貴品位,反而形象世俗。例如「遊人忙著拍照/像要擁抱未來」一句,即時教人想起一群強國大媽在鐵塔吵吵鬧鬧,或一堆美國freshmen登上塔尖自居「top of the world」,放在20年後的今天再聽,只會慨嘆境況每況愈下。「可知我徘徊在鐵塔/一點固執不懂將心放開」,清楚說明很多「徘徊在鐵塔」的人要不是遊人,就是精神受創傷的人,才會對那地方投放過份的情感,而這種人不少行為騎呢,只會令勝景更添異像。要是你住在巴黎,還對「la tour Eiffel」產生同樣的移情作用,才是奇事。
想起不久前,某旅遊節目女主持介紹巴黎鐵塔時「情不自禁」,在鏡頭前高唱《失落於巴黎鐵塔下》,卻不知如此造作,正淪為這首歌要揶揄的對象。
沈旭暉 Now News - 新聞 2015年10月30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5608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