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快將告終,世界各地傳媒都各自評出「全年國際大事回顧」清單,我們自也未能免俗。然而在選出重要新聞的同時,應注意新聞背後反映的趨勢,而不單是新聞本身,因此在宏觀角度,不少重要的單一事件例如尼泊爾大地震、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逝世、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俗稱新沙士)等,都不會列入「全年大趨勢」名單。
基於以上準則,筆者認為我們必須留意的2015年十四大國際趨勢,順序如下:
1.「伊斯蘭國」(IS)坐大,成功研發「P2P恐襲模式」:IS「立國」後,擁有國家基本規模,相對穩定的財政預算,吸納各地恐怖組織當「行省」,今年還改變全球策略,積極號召各地支持者策動「在地化」襲擊。其中最為人注視的自然是巴黎連環恐襲,此外在黎巴嫩、埃及、突尼斯、利比亞等地,IS支部或支持者都曾發動大型襲擊。這說明IS既有傳統國家的機器,又有非國家個體的流動性,通過網絡時代的特徵,更繞過中介,直接鼓動各地同路人由下而上活動,令國家層面的全球反恐,已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2. 難民、債務危機打破歐盟缺口:IS引發敍利亞逃亡潮,數百萬人成為難民,不少逃亡海外、特別是歐盟國家,已超越歐洲各國能接納的上限,也造成潛在的國家安全和社會融合問題。歐盟龍頭德國早期對難民大表歡迎,但在盟國和國內反彈後,已開始變得審慎,歐洲各國也紛紛重建邊界作回應,歐洲一體化面臨前所未有衝擊。與此同時,希臘債務危機雖未導致脫離歐盟或歐羅區,公投結果也顯示民眾擔心脫歐風險,卻鋪墊其他「歐豬國家」面臨類似危機時,集體和歐盟討價還價、乃至建立內部不同機制的可能,結果和難民危機一樣,都打破歐洲整合缺口。
恐襲助右翼崛起
3.「特朗普旋風」與全球右翼興起:美國馬拉松式總統大選展開,富豪特朗普(Donald Trump)一直在共和黨初選領先,政綱和言論處處挑戰美國政壇數十年來的「政治正確」潛規則,卻意外成為風潮,國內外精英既反感、又意外。全球籠罩恐襲氣氛,同一現象在其他地方也開始出現,例如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黨魁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已成為國家主流領袖,在地方選舉表現較預期好,無論能否當選總統,都已重劃國內政治光譜;英國極右政黨的選舉表現也大躍進,首相卡梅倫承諾啟動脫歐公投;在過去十年全盤左傾的拉丁美洲,紛紛由右翼贏回大選;加上中日等國也是右翼興起,未來十年的全球主流鐘擺到哪裏,已大抵可定。
4. 亞投行(AIIB)、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與全球秩序重組:中國推動的亞投行意外得到眾多發達國家參與,歐盟各國、南韓等無視美國不滿而加入,令亞投行具備和亞洲開發銀行(ADB)打對台的實力。加上金磚國家銀行等的深化,人民幣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都令美日主導的戰後全球經濟秩序,首次面對真正的結構性挑戰。美國則加速和亞太夥伴的TPP、和歐盟夥伴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等多邊自由貿易談判進程,TPP初步協定終於在10月達成,包括最難處理的日本農業問題也局部解決。未來亞太各國在中美兩大陣營之間博弈、對沖,將比從前更為複雜。
5. 中國「一帶一路」全方位外交:在過去一年,習近平的外交政策極積極進取,除了亞投行一類國際機制建構,也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外交,希望輸出國內剩餘產能的同時,把中國影響力覆蓋亞太各國,成為21世紀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習近平本年八次出訪國外,幾乎和所有大國領袖都舉行了峰會,而英國高規格接待,更有相當指標意義,反映歐洲各國視中國經濟崛起為重大機遇,乃至打算調整自身機制來配合,一如數十年前調整來配合美國崛起。
6. 南海危機,與日本自衛隊解禁:中國的全方位外交包含先發制人元素,希望在東海、南海等主權爭議地區製造既定事實,反客為主,爭取主動權。這年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特別令鄰國擔心,美國鷹派尤為反感,但除了作出個別動作宣示美軍有力駕馭,例如進入南海人工島的12海里範圍內,始終未能改變中國政策。這時候,日本安倍政府成功通過新安保法案,解禁自衛隊對外執行任務,雖然引來國內學運反對,但整體而言,乃明顯配合了美國樂見的大形勢,有望在未來亞洲逐漸承擔更多戰略角色。但這也反過來提供了「日本右翼復興」的證據,讓中國民族主義者進一步支持擴軍。
7. 俄羅斯「重返中東」:俄羅斯自去年烏克蘭危機被西方制裁,今年則積極通過反恐戰線,和西方重新交往,並宣佈出兵敘利亞打擊ISIS和「其他恐怖份子」,既是作為俄羅斯客機被擊落的報復,也是捍衛俄國在中東勢力的直接體現。這可視作蘇聯出兵阿富汗後,俄方在中東、中亞一帶最冒險的軍事行動,也令區域形勢更複雜,例如發生土耳其擊落俄戰機一類事件。這反映普京不接受在「後茉莉花革命」時代的中東沒有角色,反而有意爭奪權力真空,將控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一套移植過來,令中東亂局演變成複雜的代理人戰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