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

以色列與IS存互不侵犯默契

聯合國上月底通過消滅「伊斯蘭國」(IS)決議,IS正式成為全球公敵,但心水清的觀察員均留意到這些年來,理應是IS這類激進伊斯蘭組織頭號敵人的以色列,未高調參與反IS行動,也不常以恐怖分子形容對方。另外,以色列直接受IS的攻擊也十分有限,IS頂多是姿態上聲援巴勒斯坦人,卻沒重點針對以方的部署,除了一個自稱是IS支部的組織曾向以國邊境發過數支火箭炮,僅此而已。為何會出現這種「互不侵犯」默契,值得推敲。

最主流解釋,自然是認為雙方都不是對方的即時威脅,也並非雙方此刻的頭號敵人。對IS而言,鞏固在伊拉克與敍利亞的管治,加強宣傳反西方意識形態及吸引新血,是目前戰略方針。攻擊以色列既不能拓展土地,又缺乏獨家宣傳效益(已有太多激進組織針對以色列),只須打打嘴炮,證明「人有我有」即可。對以方來說,此刻最憂慮的是伊朗與西方關係解凍後,會迅速成為中東霸主,而伊朗一貫敵視以色列,也構成一定核威脅,故此任何能削弱伊朗的行為,才是以色列鷹派那杯茶。

權衡緩急 削弱伊朗

此外,如何處理民望頗高的巴人組織哈馬斯(Hamas),才是以方的頭痛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哈馬斯同樣是IS的敵人。IS已公開對哈馬斯宣戰,「官方」原因是哈馬斯「執行伊斯蘭教法不力」,但真正原因相信是哈馬斯與真主黨關係密切,不少資源來自真主黨及其金主伊朗,而真主黨與伊朗皆為IS更大的敵人。

伊朗曾批評美國在以巴衝突問題上,對恐怖主義持雙重標準,亦曾指摘IS背後獲以色列支持,是國際社會「摧毀伊斯蘭世界」的一步。儘管此說法有陰謀論成分,但以方在「兩害相權」下,似乎更不願伊朗派系坐大。

不久前,阿拉伯衞星電視台(Al Arabiya)有一篇報道,發現以色列一般聲明提到IS時,通常都與哈馬斯相提並論,顯示以方眼中的迫切威脅,在於哈馬斯而非IS,因以國認為後者不會長存,巴勒斯坦問題卻無日無之。以色列智庫學者斯漢澤爾(Jonathan Schanzer)亦指出,針對哈馬斯的「護刃行動」已令以方應接不暇,假如再開新戰線,實不足以應付。當然,這不代表以國與IS有直接合作空間,只反映現實主義的緩急計算。在可見將來,以色列無強烈誘因正面衝擊IS,這是事實。

不得不順帶一提甚囂塵上的陰謀論,著名陰謀論者斯旺(Ben Swann)與艾克(David Icke)提出種種「證據」,認為IS是美國及以色列刻意扶植,作為「控制世界局勢」的工具,相信惟有IS坐大並弱化一切區域大國,美以兩國才有足夠道德 理據,通過反恐之名擴展區內勢力。這種陰謀論與聲稱以方支持拉登及阿爾基達一樣,穿鑿附會的成分頗重。

然而,以色列外交策略相當現實,例如哈馬斯成立初期曾獲以方扶植,旨在分化巴勒斯坦不同派系,但後來尾大不掉而已。要以國改變對IS的政策,唯一可 能是哈馬斯使用反間計,未來的襲擊以「IS支部」名義進行,來扭轉以色列國內民情,否則要以方動真格加入反IS聯軍,確實不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