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星期三

E-WTO ── 主權國家年代終結?

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舉行,不少網民對中國提出的「網絡主權論」難以認同,這自然可以理解。但假如把一切和中國有關的互聯網發展,也看作國家主導、政治主導的手段,卻未免見樹不見林。在國際關係界,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倡議的「E-WTO」就頗為重視,即使不論操作層面,也起碼認同這類新思維,才是走在時代尖端。

據馬雲自己解釋,他在營商過程中,發現傳統國際社會的自由貿易概念,已走進死胡同,例如WTO 作為全球多邊貿易機制,在國家層面,已難凝聚共識,原計劃於2005年結束的多哈回合談判被無限期推遲,至今仍無重啟跡象。然而,在國家層面以外,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發展卻推陳出新。特別是在他改變的中國,「網購」和「電子商務平台」等營銷模式大行其道,生產者與消費者通過網絡直接聯繫,無需經過傳統商貿中介,政府要管理倍加困難。既然國家層面的自由貿易談判沒有進展,而掌控企業發展的能力又持續下降,那結論就很清楚:國家說了算的時代,已差不多告終。

當然,以上結論是筆者根據「馬雲精神」的個人理解,要他直接說出「國家時代告終」這種話,自然是不可能的。但這綱領,卻正正貫串他倡議的「E-WTO」、又稱「WTO2.0」之中,例如:

-既然WTO 是由國家進行談判,E-WTO則應由企業直接談判,得出協議後才讓國家政府跟進,以避免政府浪費時間在國際角力,蹉跎歲月;

-在企業領域,WTO代表的往往是大型企業和財團, E-WTO 針對的則是全球中小企業。馬雲援引非洲手工藝者的案例,指傳統貿易機制無法惠及這些「中小企」,但在電商平台,他們的手工藝品則發揚光大,這就是 E-WTO 能為「小人物」提供的機遇;

-馬雲視貿易為一種自由、乃至「人權」,認為 E-WTO 應致力於憑藉互聯網技術打破地域隔閡,推動以中小企為主體的全球自由貿易。因此他不忘向各國政府作相關倡議,例如對年銷售額低於100萬美元的跨國中小企實施關稅減免。

這樣的內容,假如真能實踐,肯定具相當顛覆性。這意味著傳統國家貿易談判會變得不再重要,主權國家作為談判代理人和最終決策者的地位會被弱化,企業乃至個人在國際經貿中的作用會大大加強;而且企業得出協議後,國家還能怎樣「跟進」,其實大是疑問。正如多位互聯網業巨頭在今年「世界經濟論壇」強調,互聯網本身即意味著「跨國」、而非「國際」,不同身份、行業的個人和組織,可以在虛擬空間發揮巨大能量;相反,傳統主權國家僵化的行政體制,早已不適應瞬息萬變的互聯網世界。

從這一角度看,阿里巴巴集團一直倡導的「生態系統」概念,先將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聯繫,然後廣泛投資物流、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再以E-WTO作為一種價值觀和組織統籌全局,不啻是一種「虛擬國家」、乃至「虛擬聯合國」的雛形。無論E-WTO能否成事,以互聯網為依託的「虛擬國家」肯定推陳出新,滲透至我們生活的不同範疇。傳統意義上的「國家」概念將受到挑戰,乃無可避免;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也將與從前大不一樣。

各國政府對阿里巴巴態度矛盾,正因如此:一方面,馬雲代表了最新式組織的龐大資金,任何國家都不願放棄;另一方面,這種企業卻可能對「國家」進行根本挑戰。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和馬雲關係密切的中國政府、還是阿里巴巴上市所在的美國,都對馬雲存在相當警惕;反而是中東杜拜一類地方,對阿里巴巴更為開放。正如本欄早前講述,杜拜這類存在,卻也算是顛覆傳統「國家」定義的案例,和阿里巴巴這類「虛擬國家」的合作,才是相得益彰。

小詞典:阿里巴巴生態系統

按照馬雲構想,阿里巴巴是以全球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交互為特色的平台,打破傳統地域和行業限制。在這系統,憑藉信息技術融合營銷、支付、物流等環節,會形成虛擬服務和實體基礎設施結合的「電子商務鏈」,讓鏈條內部的信息流、商品流和資金流交叉流動,共同演進。這系統的內部生態,已足以部份取代傳統國家的功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