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

中韓鐵路渡輪計劃:又一大戰略?

自從習近平推出「一帶一路」計劃,除了地圖上顯示的「帶」與「路」,大量地區也成為其「自然延伸」,反正都是中國透過輸出基礎建設、釋放剩餘產能與勞動力,以及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手段。筆者曾經談及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南美洲兩洋鐵路、泰國克拉運河與中美洲尼加拉瓜大運河,箇中虛實不同,成效尚待觀察。這類戰棋式大動作的最新作品,便是連接中國與南韓的「中韓鐵路渡輪」。

不久前,發改委發布《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提及未來10年的「環渤海」戰略發展方針。所謂「環渤海」地區,中國地圖上涵蓋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及遼寧5個省市,也就是歷史上曾成為英、德、日、俄四國進行微型冷戰角力的山東及遼東半島一帶;延伸到國際層面,甚至可涵蓋朝鮮半島。

上述綱要明確提到「中韓鐵路渡輪」項目,這並非直接興建連接中韓的鐵路,而是先從南韓仁川用船把火車運過海,到達山東煙台,再使用中國連接歐亞大陸的鐵路網。

重點除了規模的驚人,還有整個項目繞過中國傳統盟友北韓,儘管理論上,南北韓鐵路只要在關係正常時,也是可以「互聯互通」的,但在可見將來,兩韓關係恐怕難以正常。

該項目跟不少其他跨國基建一樣,其實並非中國最先提出,鐵路渡輪本來是南韓的構想。1998年,南韓時任總統金大中訪華時,已首次提出有關建議,作為打破「中朝鐵盟」手段之一。現任南韓總統朴槿惠態度更親華,曾於自傳詳細談及這建議,她2007年競選期間,中韓鐵路渡輪也是政綱之一。這次鐵路渡輪項目成為中國官方提案,有望納入「十三五」規劃,對南韓朝野也是「成功爭取」的成就。

東北亞大棋局或逆轉

在目前東北亞形勢,南韓是典型的左右逢源,既與中國急速發展經濟關係,又不願放棄跟美國的傳統聯繫。朴槿惠的外交政策固然不像父親朴正熙反共,但同樣充滿現實主義色彩。朴正熙頂住國內民族主義壓力,與宿敵日本和解,換取協助南韓發展經濟的大量日圓。朴槿惠則無視美日「勸告」,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跟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繞過日本先與中國進行東亞整合,乃至親自出席北京大閱兵,因她相信南韓「拼經濟」的未來在於中國。

1992以來的逾20年間,中韓貿易增加近35倍,南韓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最大海外投資目的地,已不再是美國或日本,一律都是中國。

南韓親近中國,除了是向錢看,也有戰略布局。南韓經濟奇蹟背後,始終有朝鮮半島局勢的隱憂,雖說北韓只是透過brinksmanship製造危機生存,但萬一擦槍走火,後果不堪設想。南韓也明白,要中國背棄北韓並不可能,因中朝有多少矛盾也好,中國畢竟需要北韓作為棋子以備不時之需。但假如北韓崩潰,或做出更難理解的行為(例如核試污染邊境),而南韓又能被北京接受,時機一到,中國支持南韓統一半島,換取南韓請走駐韓美軍,便不是天方夜譚。

現居首爾的俄羅斯學者Andrei Lankov,不久前發表文章〈假如中國要選擇,選擇的是南韓〉,認為南韓有成熟的文化、龐大的市場及願意跟北京協商的務實,若果有一天北京只能兩韓選其一,北韓會被放棄。

對中國而言,這方案似乎也是充滿吸引力的。沒有北韓的挑釁,美國參與東北亞事務就失去藉口;而駐韓美軍一走,日本面對中國的壓力就更大。那時候,「中韓鐵路渡輪」線路,還可以有戰略價值。習近平曾說任何國家不可憑「一己之私」搞亂亞洲,明顯暗示北韓;現在鐵路渡輪也繞過北韓,金正恩自不是味兒。

不過中韓蜜運還是停留在高層、商界層面,一般民眾還是有一定保留。南韓智庫現代研究所剛發表報告,指政府需要正視依經濟賴單一國家的問題。數年前,東亞所與亞洲研究所的民調反映一旦北韓出現事故,近70%南韓人認為中國會支持北韓,只有4.2%認為會支持南方,另有近60%認為中國不樂見兩韓統一,所以一般傾向保留和美國的特殊關係,不能向中國一邊倒。但假如中韓鐵路渡輪一類項目能加強兩國民間交流,逐漸令南韓民眾得到和俄羅斯專家一樣的結論,東北亞大棋局的大逆轉,就有可能出現。

小詞典:環渤海地區

「環渤海地區」指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五省市,更廣義的範圍除以上五省外,還包括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現時是中韓經貿合作重鎮,韓企有逾4700家,韓國籍常住人口逾16萬人。中韓鐵路渡輪項目一旦完成,到2020,貨客量可達2096萬噸和118.5萬人,也有望令環渤海地區成為東亞整合的核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