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星期二

約翰遜成「英國特朗普」?


巴基斯坦移民後代薩迪克汗(Sadiq Khan)當選倫敦新任市長,這不代表剛卸任的政壇明星約翰遜(Boris Johnson)已被遺忘。約翰遜擔任倫敦市長8年,期間倫敦走出全球金融海嘯陰霾,成功舉辦2012年奧運,支持者認為他領導下的倫敦「重新煥發生機」;加上其非主流形象鮮明,言辭富爭議性,未來成為「英國特朗普」亦未可知。

按出身,約翰遜的精英成分毫不遜色於現任首相卡梅倫。他生於紐約,14歲回英國入讀貴族學校伊頓公學,後考入牛津大學,專攻古典文學,與卡梅倫不但是校友,更曾一起參加俱樂部。畢業後,他沒像卡梅倫那樣一心從政,而是先任職於《倫敦時報》、《每日電訊報》等媒體,成為著名專欄寫手,到1997年才涉足政壇,2008年當選倫敦市長,4年後成功連任。約翰遜也許明白「主流精英從政」之路已被卡梅倫一類先行者壟斷,他踏入政壇起便刻意跟精英保持距離,樹立另類非主流形象。例如為鼓勵市民環保出行,他每天身穿西裝卻騎單車上班,樂於在沿途跟市民合照,一時成為倫敦「公路明星」。

最經典是2012年倫敦奧運期間,為慶祝英國奪得首金,他在倫敦維多利亞公園露天巨幕前玩高空滑索,卻被卡在索道中間,懸在半空,但他臨危不亂,索性掛在索道上發表支持英國隊的即興演說,並稱他此舉是「真.奧運精神」的反映。卡梅倫也不得不承認,約翰遜時常能把「關公災難」轉變為「關公勝利」,反映此人機智過人。

約翰遜與特朗普相似之處,除了二人都有亂蓬蓬的金髮造型,日常生活都不拘小節,甚至放蕩不羈,時常成為傳媒頭條,享有超高人氣;他們在公共場合的發言都屬心直口快,被視作真性情。

跟特朗普類同,約翰遜在英國政壇也有「大嘴」綽號,例如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他的專欄每年是否有25萬英鎊收入,他稱「那不過是零錢」;參加「世界伊斯蘭經濟論壇」時,對馬來西亞「女性讀大學比例高」一事發表評論,稱「她們需要找老公」,亦被指歧視女性。然而,約翰遜經常公開致歉並輔以自嘲,結果也沒有多少人深究他的過火言論。

不滿建制 早着先機

由於約翰遜對英國的「建制派」政治相當不滿,讓期待「change」的民眾找到希望。約翰遜至今未回應是否有意競逐首相一職,但他早前突然高調加入支持「英國脫歐」陣營,跟黨友卡梅倫大唱反調,便明顯是借「脫歐」議題積累政治資本。自從他加入「脫歐」陣營,高呼「英國人優先」,旋即獲得國內眾多歐洲懷疑論者及英國本土主義者的支持,也讓一度被視作玩笑的「英國脫歐」成為真議題。隨着約翰遜表態,英鎊曾應聲下跌近2%,足見其影響力之大。

假如英國「脫歐」最終成事,約翰遜成為「脫歐運動」最強推手,屆時再競選首相,可謂順理成章。即使「脫歐」失敗,相關運動幾乎代表了一半民意,也足以讓約翰遜確立「黨內一極領袖」的地位,足以跟卡梅倫代表的「留歐」精英分庭抗禮,政治能量不難保存。世界大勢難以逆轉,英國出現特朗普式人物是早晚的事,懂得精算的約翰遜,才是早佔先機。

小詞典:英國保守黨

又稱「托利黨」(Tory Party),英國最古老的政黨之一,奉行自由市場、小政府理念,屬中間偏右政黨。保守黨長期主導英國政壇,戴卓爾夫人當首相期間更是重創國內工會,直到貝里雅改革工黨走「第三道路」、催生「新工黨」,才能重新挑戰保守黨的壟斷地位。但保守黨內部對歐盟立場相當分歧,也許已埋下未來分裂的伏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